超前半步,先机制胜


  

  有句话讲:超前三步者死,超前半步者赢。有很多小企业比较浮躁,想快速长大,但是过度超前就会变成先烈,本来想做先驱,最后却变成趟地雷的了。

  所以,我们在给企业咨询的时候,常常提到一个关键词:适度抢先。即超越对手不要太多,抢先半步,比对手持续好一点点即可。因为无论是产品研发还是市场策划,如果太超前就不被市场接受,终究死得很惨;太滞后坐失良机,等你来了早已楼去人空,没有效益;与市场同步,利润摊平且很易被人模仿,众人抢食吃,生存压力大,效益又短暂。

  如何适度超前地引导市场、创造市场大有学问。因为适度超前能够产生先发效应,可保持相对时间的无竞争状态,最大限度收获注意力和资源,从而获取超额利润。

  因此我们一直秉承这个适度超前法则,为清晰化,我们在给企业培训的时候,将之分解为适度和抢先两个关键要素。

  

  这里举一个例子:

  某一个地区,有两个报童在卖同一份报纸,二人是竞争对手。

  第一个报童很勤奋,每天沿街叫卖,嗓门也响亮,可每天卖出的报纸并不很多,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

  第二个报童肯用脑子,除了沿街叫卖外,他还每天坚持去一些固定场合,一去了后就给大家分发报纸,过一会再来收钱。地方越跑越熟,报纸卖出去的也就越来越多,当然也有些损耗,但很小。

  渐渐地,第二个报童的报纸卖得更多,第一个报童能卖出去的就越少了,不得不另谋生路。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同一个市场客户是有限的。这时候渠道非常重要,需要抢先占领。因为客户一旦买了我的,就不会买他的,先将报纸发出去的报童,尽管先前没有收到钱,但是已经成功地阻止了竞争对手的销售。因为这些拿到报纸的人肯定不会再去买别人的报纸。等于率先占领了市场,自己发得越多,对手的市场就越小。这对竞争对手的利润和信心都构成打击。

  况且报纸这东西不像别的消费品有复杂的决策过程,随机性购买多,一般不会因质量问题而退货。而且钱数不多,大家也不会不给钱,今天没零钱,明天也会一块给,不会为难小孩子。偶尔遇到一些看了报但是退报不给钱的,也没什么关系,一则总会积压些报纸,二则他已经看了报,肯定不会再买同一份报纸,还是自己的潜在客户。

  说到这我不禁又想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年轻人去遥远的阿拉伯,他什么都没有带,因为他爱吃蒜,所以挑了两筐大蒜,到了阿拉伯之后,因为当地没有大蒜,所以大家被大蒜的美味所吸引,纷纷那最贵的黄金珠宝与他换。很快年轻人的两筐大蒜变成了两袋黄金。年轻人非常高兴带着黄金回到了家。结果此事被他的邻居听到了,邻居一想两筐大蒜就能换这么多黄金,太不可思议了。恰好自己刚好有两筐大葱,因为阿拉伯当时也没有大葱,于是他带着大葱就来到了遥远的阿拉伯。到了之后,果然不出所料,阿拉伯人认为大葱比大蒜还美味。结果纷纷拿出自己认为最贵重的东西与之交换。请问现在阿拉伯人认为自己最贵重的东西是什么?大蒜吗。于是这位先生用两筐大葱换了两筐大蒜。

  这说明什么,你抢先一步,占尽先机,得到的就是金子。

  你步人后尘,邯郸学步,得到的就是大蒜。

  营销不能同路。至少“后人发,先人至”。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达成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