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造假 面面观
谭汝为
造假的目的都是为了骗人,但年龄造假却是很复杂的社会现象。
年龄造假从性质上分析,可分两大类:一类为社团利益造假,属于社团造假;另一类为个人利益之驱使,纯属个人行为。
第一种类型“社团年龄造假”,典型的是运动员瞒报年龄。中国一些职业运动,在有年龄限制的项目中,如体操、足球等参赛运动员,都曾出现过这种丑行,遭到国际体育组织和媒体的质疑和批评。照惯例,由体育代表团提供运动员身份证和户口本,但这并不能消除人家的怀疑;因为在中国,证件造假轻而易举,遍布城乡街巷的办证小广告,无声昭示:造假痼疾已病入社会肌体之膏肓。好在运动员可用测骨龄这种方式来检验年龄之真伪。
前几天听广播,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篮球决赛,许多中学篮球队都把大学生、退役运动员齐刷刷地招致麾下出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里,听到一位操东北口音的姑娘委屈地说:“上场一看,对手都是阿姨,还有专业队退役的运动员。我们九零后的中学生,要了命也打不过八零后的阿姨啊!”但这些阿姨的身份证都是九零后。——这就是社团年龄造假的一个可笑的典型。
第二种类型是“个人年龄造假”。情况较为复杂,因上学、工作、结婚、兵役、选干或离退休等种种不同原因,将出生年月提前或错后一两年。这种状况林林总总,虽属造假,但社会危害并不算太严重。
年龄造假一般都是把生年错后一两年,用民间话说就是“瞒岁数”;把生年提前一两年以增加岁数的,比较少见。但是,今天我们却看到把自己年龄增加十一二岁的案例——闪烁着“大师”光环的文怀沙老先生的年龄造假。他自称出生于1910年,故今年已被媒体称作“百岁老人”。事实果真如此吗?据李辉文章披露:
近些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或演讲中,文怀沙都自称为九旬老翁,年表中所写出生时间为1910年1月。但我所了解的情况,却大相径庭。自五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退休,文怀沙工作过的单位与呆过的地方主要有三处:1.1953年前,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编辑;2.约1953年调至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现与中央实验话剧院合并为中国国家话剧院)任剧本编辑;3.1963年底入狱劳教至1980年释放回原单位,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离休。
据查人民文学出版社五十年代初的第一本花名册,文怀沙的出生时间填为“1922年”;据中国国家话剧院记录,其出生时间填得更为具体:1921年1月15日;1963年12月被判劳教时,年龄记录为“43岁”,推算一下,出生时间也在1921年初。三处记录的出生时间虽略有差异,但相差不到一年。
当年社会,尚无六十岁退休之忧,似不必把年龄说小。与如今的讲述相比,当年相对严谨的档案记录无疑更为可信。因此,有一点可以明确,即:在2009年的今天,所谓“百岁“老人,真实年龄应是88岁左右。文怀沙年龄虚报近一轮,其目的就是为了便于给早年经历加上一个又一个耀眼光环。
一位著名学者算不算大师?见仁见智,你说他是癞蛤蟆,我说他是美丽的华沙丽莎,没有可操作的标准,也无具体条文进行考量,可暂且搁置不论。但出生年月确是实实在在的质疑,含糊不得!此时,唯一能够洗清自己的,就是请文老先生站出来,用铁的事实驳斥李辉造谣,证明自己确实是1910年生人。——你老人家缄口不言,就等于默认了。借用《沙家浜》阿庆嫂语带双关的台词:“沙老太,你说啊!一说出来,不就什么都完了!”我估计,这位被称为“中国莎翁”的老先生,现在很难开口辩白了。几个门徒例行公事的苍白辩驳——诸如“做人要厚道”“为尊者讳”之类,也不会产生什么功效。
面对“年龄造假”的质疑,有,还是没有?二者必居其一。如年龄造假属实,就是欺骗了学界和国人,本来就云山雾罩的“大师”冰山立即崩塌;如果是李辉无事生非,造谣诬陷,损害他人名誉,可与之对薄公堂,——我们且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