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曰:人之初,性本善.对此我颇有疑问,想那人类之初,言之不成,行之不能,善又体现在
哪呢,思吗?对这个问题,尤如人死是否有灵一样无可考究,一个无语言行为能力的"月娃"除了
吃奶还想此什么呢?说不准他看到成人的善行,也有恶思,看到成人的恶行,也有善意.由此看
来,这个善不是真正的善,圣人未必是圣言,但就因是圣人,我辈凡俗便奉为至理名言.
一个人一旦有了行为,语言能力,是否善,揣摸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除了语言与行为,还有那
颗看不见摸不着的心,心理活动是我们人类特有且无时无刻不在的,是言行的先导,对一个人的"本性"有
举足轻重的作用,甜言蜜语.口是心非,口蜜腹剑,是外在的假象,表善内奸而已.看到的善未必真善.
受圣人名言诱导,每每遇事便以善思,人之初性本善矣,恶人又有多恶呢,想必坏意不大,如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一定会冰消雪融,如此思之,是我善矣,大错特错!此时对手正以猛虎之势向我袭击,我却以善
思善行为之,结果可想而知.见人遭难拔刀相助,反而被咬,善,,让我举步为难;善,让我错失良机;善,让我心
灵受伤;善,让我精神蒙难.农夫心善被蛇咬,夫差心善,遭亡国.那就不善吧,错矣,善会受伤,只是遇恶时,而
恶更会受伤,恶伤如瘤,随时会发,对人恶,人恶之,心思恶,恶是魔,伤你神,害你身.
人类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不仅让我们付出了环境的代价,更是付出了人性人格的代价,不
然何来人情冷淡.时风日下之说呢?商品社会,经济大潮下,说人生如战场,一点不为过,不见硝烟,只见成
败,如何在这个舞台上张扬你的个性,释放你的激情呢,言.行.思善之依附体.总之,善不可不为,为之有度,
恶不可为之,为之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