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辩后,血汗工厂还会继续存在


美国的非政府组织全国劳工委员会(National Labor Committee)发布了一份名为《中国的高科技苦难》的报告称,IBM、微软、戴尔、联想和惠普的供应商美泰为一家“血汗工厂”,工人不仅要超时加班、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且收入却没有达到当地生活标准。


报告一出,各涉及企业第一反应就是“喊冤”,地球人都知道,“血汗工厂”这现象是真是假,还狡辩。在外国人眼中,中国员工的胸前一直挂着一块“廉价民工”的招牌,这在外企工厂里面都已经成为了习惯性的看法。


用外资企业的话来说,我来中国办企业就是为了降低人力、原材料方面的成本,这是他们的一贯看法,沿用到今天。他们很少去想我一个电子产品的做到了利润上千块,是不是也应该给中国公司的员工提升一下福利待遇,多尽点社会责任。相反,要是他们一旦出现资金各个方面的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拿员工开刀,裁员、减薪,找中国政府救援。


其实《国际劳工委员会》公布了这份调查报告还不够全面,他们调查结果是这些事情只发生在二级代工厂;你试试暗访一下国内那些外资直属的工厂,待遇好得流油的只有那些管理层或者外国员工,在生产线等职位比较低的,多数还是吃着杂草挤出牛奶的廉价劳工。不是我们仇富,而是我们在为这一普遍而长久存在的现象叫屈。


众所周知,“血汗工厂”的现象在中国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从当初政府拿廉价劳动力作为招牌,跑到外国去招商引资就应该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而今天的现象就好比重发展轻环境留下的病根。我想,从这里或多或少也能找到一些关于很多外企拒绝在中国公司建立工会的缘由所在,因为在中国的外企代工厂是永远不可能做到利润与待遇同步。


这次《国际劳工委员会》公布调查报告,之所以会掀起那么大的风浪,主要是因为这是一次外国机构做的暗访调查,注意,关键词是“外国机构”和“暗访”。如果这份报告能起到推动作用,那也只是表面的,因为在目前要从根本灭杀“血汗劳工”这一现象,尤其近几年还处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还很难。

 

这次事件之后的一段时间,也许我们会看到一些改变,但事实“血汗劳工”仍然存在,可能只是方法或者方式不一样而已。(作者:灵戈)

 

 

今年微软有压力,用户也有压力(三)      公务考察接待的9000亿支出账单  

微软还不了解中国?(二)                 去年微软反盗版,场面搞得很混乱(一)

撞了卫星撞潜艇“我有点晕”          央视大火,烧掉的不只是财物

在WMC2009找到“情人”               法前总理开博,“公关”中国网民

各大网站情人节logo,藏“暗语”      联想为何亏损?看柳传志怎么说

美俄卫星相撞事件,有蹊跷                 “汶川万元笔记本”是怎么炒出来的?

小沈阳和丫蛋是怎样被炒红的?             雅虎的“姿色”让微软欲罢不能   

央视大火,烧出的问题一箩筐               时速1600公里的汽车,很难办驾照

支持灭了网上的“央视大火”               Ebay的熊市与Amazon的牛市

IT企业裁员,金融危机不是主谋             GOOLE纬度Latitude,“男人的噩梦”

2706封“未读邮件”                       对山寨机说“NO” 

联想出事了! 我舍不得小灵通             博客网危机背后的那些事

挖角的来了,移动慌了                   彩虹QQ的命运最终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