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风流第十一章、新官上任



    第十一章、新官上任
    新官上任三把火,李汪洋也是如此,然而接收大厦这样的事不是吹牛皮,不仅需要勇往直前的精神,也需要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更需要把企业经济搞活。这不是吹牛皮,当时的条件和环境并不允许有什么过分行为,对此李汪洋心安理得作出了三点规矩:第一,他将一部分职工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承包,让职工干得心中有数。第二,他请老顽固当顾问,只要老顽固不反对他的工作就有希望。第三,他组织了一个讲师团,专门给职工上课,让职工有了提高文化的机会。
    在李汪洋看来,只要职工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公司的业务就会升上一个台阶。他相信职工们有了奋斗目标干劲会十足,而且还能够带动其他商店,促使他们齐心协力为公司增砖添瓦。然而,他们没有忘记过去的历史,没有忘记为公司洒下汗水的同志,更没有忘记让他们惊心动魄的那段岁月。李汪洋知道自己上任后应当干什么,也知道第一脚怎么踢,这一脚必须是稳操胜券。
    对这一段往事,李汪洋记得最清楚,这是他与人相争的第一个回合,也是他为公司立下汗马功劳的结果。那些日子,李汪洋是踩在钢丝上,每天都要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稍有不慎就会让步于落后,稍有不慎就会被人打倒。那些日子,却李汪洋家里的人特别多,几乎所有人都有红包,都希望李汪洋在调整领导干部时,顺水推舟帮个忙。
    李汪洋说:“你们的钱来之不容易,我怎能收你们的钱呢?”
    来人说:“你如果不收就是瞧不起我,不收让我如何走出这个门?”
    “好吧,钱我替你存在银行,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取,你的事我肯定给办。”李汪洋不收钱,可是扔给他的钱数不清,每个人都有三五千元,有的上万。无奈,李汪洋只好把钱存在银行,希望有朝一日把钱还给他们。
    李汪洋知道,这些钱来路不正,刚刚上任的他怎能收钱。可是他也理解职工,他们送钱,目的就是希望自己提拔他们。李汪洋是想提拔他们的,李汪洋刚刚到达,有数不清的事需要他解决,然而时间有限,他只有靠职工。
    新官上任,李汪洋有许多事要做,职工就是他的支持者。而且恰巧这时就是改革开放,他成为改革者。回顾一年前以生的事,现在李汪洋都记忆犹新。一年前的一天早晨,空气清新,李汪洋外出散步。这是他当兵时养成的习惯,当他走在公司的门前时,忽然看见眼前发生了一些变化,李汪洋感觉奇怪,就站在那里静静观察着。就在这时有一辆班车悠闲而至,在公司门前停滞不前,数十名顾客都是来自各乡镇供销社,也有的是远道而来的外市县区的采购员,他们是应邀参加公司举办的展销会。
    按惯例,每次展销会公司派人派车来接送,可是今天例外,既不见人又不见车,一个个脸上露出不满的神情。有的人不安地远望,半响失落地摇晃着脑袋,好歹坐上了早班车,一想到有人连早班车都坐不上他们又有了乐趣,一路上说长道短谈笑风生。李汪洋此时正背着双手注视着这些人,忽然,他的目光落在最后一个中年女人身上,这让他的眼光亮了不少,情不自禁多望了几眼。
    女人是李汪洋的老熟人,她叫宁静止,是公司的现金,前不久被撤职离开公司已经半年有余了,她还不知李汪洋到这里当经理。假如她发现了李汪洋在注意自己她应当是什么样的表情?是高兴,还是忧郁?凭她匆忙而去的背影,李汪洋还猜测不出她要干什么。尽管如此,她还是回来了,这对李汪洋来说不亚于是一发重型炮弹,因为李汪洋的妻子叶平也在公司。宁静止和叶平早在当知青时就是一对情敌,如今,他们三人都到了一个单位,宁静止不仅纠葛起李汪洋的感情,还将在经济改革中使他步入更加难堪的境地。真幸运,宁静止没有看见李汪洋,独自朝旁边走去。
    与此同时,刚下车的数十名顾客和采购员如同潮水般涌现在公司院子里,院子里顿时象开了锅的水一样沸腾热闹起来。李汪洋望着远去的宁静止愣怔了半响,他在回顾当年的知青生活,回顾当年与宁静止相处的知青岁月。
    这一刻,李汪洋心里感到挺温馨,情不自禁多看了几眼。可是好事有时竟然会转变成坏事,就在这时,一个非常时髦的女孩子凑巧走到他身边,傲慢地问着:“你看什么呢?瞧你的眼睛都看直了,是不是看哪个姑娘长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