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女——于丹不红才怪呢


弄潮女——于丹不红才怪呢

       
丁亥年初一的中午1245分,身着桔红上衣的于丹教授,精神饱满地走上CCTV-10“百家讲坛”,平和地讲起了“《庄子》心得——庄子其人”。初二中午,她接着讲起了境界有大小,不过上衣换成了蔚蓝色。四十五分钟时间,如于丹教授开讲中使用的电光石火那个词一般,瞬间就过去了。关上电视机,静静品咂于丹所讲的内容,但头脑中的于丹教授,还是年初一那天身着桔红上装的形象。

        
于丹身着桔红上装的形象,令我不由地想起了北宋词人潘阆的那首《忆余杭》: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涛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我觉得,于丹就是当今立在社会潮流的涛头,手把红旗旗不湿的一个弄潮女!

        2006
年秋,我收看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到是一种精神享受。元旦前得知于丹将在丁亥年春节期间开讲《庄子》心得时,心中揣测不已——《论语》是儒家精典,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刚健有为;而《庄子》是道家的思想精粹,庄子崇尚无为逍遥游;不知于丹会如何讲解《庄子》……。初二那天虽说才看完《庄子》心得第二章,但我多少明白了:《论语》也好,《庄子》也好,红装于丹都是以贯之。这个,就是关注个体生命,帮助个体生命从蒙昧中自我解放。

       
德国大诗人歌德曾指出: “人是一个蒙昧物,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向哪里去,他对世界知道得很少,对自己知道得更少。在过去的一切时代里,人的全部意识和努力都是针对外在世界即周围世界的。(《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北京)我们的个体生命,也就是人,在最完美的时候是动物中的佼佼者。但也是动物中最坏的东西”――这是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的一段名言。人,只有了解自身,正视自己的长短,认清自身的本质,重视个体生命,才有可能战胜自己的蒙昧,从而化解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到各种困境和问题.古今中外,重视个体生命、崇尚人文关怀的民族也才会繁荣昌盛;反之,不可避免的就会陷入衰亡。执政者要认识到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芸芸众生也应正确的认识自身。尽可能多的社会成员,正确认识了作为个体生命的自我,一个社会或民族才能走向和谐,走向繁荣昌盛。令国人可喜的是:人文主义在新世纪之初正回归为我们社会思潮的主流.

       2006
年底媒体上一再地宣扬,于丹火了,而且火得一塌糊涂!于丹为什么这么火?于丹为什么这么红?看了年初一年初二于丹的《庄子》心得",我明白了这个这个女子为什么这么红——于丹是一个立在人文主义回归为社会思潮主流的潮头上!她讲的内容虽说截然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关注个体生命,帮助个体生命从蒙昧中自我解放.这个红衣弄潮女,吸引万众瞩目的红旗”——就是重视个体生命、崇尚人文关怀的理念!

       “
崇尚人文关怀、关注个体生命的女子于丹红了,而且是方红未艾。于丹红得其时.她的红,是执政党新世纪以人为本的新执政理念光芒的映射:于丹红的有理.她的红,是世纪交替之际中国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于丹红的方红未艾,她的红,是人文主义回归为社会思潮主流的标志,更是中华民族走向和谐、走向繁荣、走向昌盛的先兆!总之,是当前中华民族上上下下亿万人民的心愿,把这个平实的女子予以染红。

        "
关注个体生命的人文思潮澎湃,"以人为本"的社会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衰。手舞"关注个体生命"红旗”, 立在潮头,回应并引领着人文潮流的于丹,想不红,行吗?□
               200721915于一棵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