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09年股市持谨慎乐观态度
谢作诗
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 邮编:110036
年初以来,上证指数一路放量冲高,一度冲破2300点,然后在2200—2300点间巨幅振荡。现在股民的心情可以说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满舱的不放心,空仓的不免痛心疾首,半仓的还不甘心。是一个难于决策的分界点。悲观的认为:前期涨幅巨大,获利回吐的压力加大,“大小非”的亚力也还存在,而且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根本好转,国际经济仍在向下调整。乐观的认为:信贷爆发性增长,市场流动性充裕,人气还在积聚,经济也有了一些止跌回暖的迹象,而且两会之前政府还会不断出台产业振兴规划。
双方理由都很充分。要怎样权衡取舍呢?
就我个人来说,对09年的中国股市是持谨慎乐观态度的。我一向崇拜张五常经济学。这门经济学的特点是从最基本、最简单的经济学概念出发,把握住最主要的约束条件及其转变,展开对于经济现象和行为的解释和推断,要知道,这种推断是要接受事实检验的。现在我就用这样的经济学来说明我持谨慎乐观态度的理由。
当然知道影响股市的因素多,随机性大,股市又深受心理预期的影响,而这个东西不好捉摸,但我还是愿意对股市走势做出自己的推断,而且要特别地选择在这样一个困难的时间来做自己的推断。在07年的5月19日,我可以大胆地指出《股灾可能再次降临》;在08年8月13日奥运之前的3000点处,我敢于比较肯定地指出《股市的丝丝寒意》;在1600点,不用说是不需要悲观的,连我那并非学习经济学的太太都在强调:“两块多钱的股票,还能跌到哪里去”。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时间和点位,我必须要说我只能是谨慎的乐观。
不是没有看到国际经济还在下滑,不是没有看到“大小非”的存在,也不是相信各国的庞大的刺激经济计划能够起到根本扭转经济走势的作用,更不是相信中国经济开始走向了复苏,恰恰相反,我认为中国经济不可能离开国际经济而能够一枝独秀。那么支撑我谨慎乐观的理由是什么呢?这就又回到我一直坚持的关于中国股市的基本判断:中国股市是一个投机的市场,不是一个投资的市场。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在《股灾可能再次降临》一文中有过阐述。文章发表的时候,《经济学消息报》甚至选择了文章中的“中国股市是一个投机的市场,不是一个投资的市场”这句话改做了文章的标题。今天我不想再从学理上去做说明了,不过我们还是可以直观地观察两个问题:第一是中国股市有没有分红;第二是中国股市的资金构成到底怎样,是些什么人构成了股市投资的主体。我当然知道,但还是不说的好。
在我看来,决定中国股市走势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经济的基本面(至少当前是这样),而是市场上流动性的充裕程度。经济形势不好,政府大规模地刺激经济,银根放松,贷款巨幅增加,但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又不可能根本好转,让我再说一遍,中国经济不可能离开国际经济而能一枝独秀的。除了那些财政上给予支持的项目,大多数的企业和个人,他们获得了贷款是没有好投资项目的,于是就会把钱投入到股市进行投机。虽然从真实价值看,那股票物有不值,但有那么多的钱在追逐,这就是中国股市逆市巨幅反弹的背后逻辑。假如经济的基本面真的向好,那会成为支撑股市的理由;假如经济的基本面不能向好,货币的扩张就能得到维持。你要我不谨慎乐观吗?股市坏不到哪里去吧。让我赌一赌近期的股市。我赌股指会在2000—2500点之间振荡,热点轮番转换,而我的赌注就是我那不多的股市资金了。
还有一个问题是需要作回答的。大家要问,既然股票物有不值,为什么有了钱就一定要去投机股票呢?答案是这些钱来得容易,来得便宜,借账还钱的约束不硬。有钱不花白不花。要知道,在一个硬预算约束的国度,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银行贷款居然可以爆发式的增长,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金融危机我们的银行没有受到直接冲击,看来间接冲击是无可避免的。将来的银行坏账会成倍增长的。所以,我要奉劝我的读者朋友们,记住,千万不要买银行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