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人与人才


 

裁人与人才
面对危机,企业到底是要裁人,还是要人才?二者如何平衡统一?
  一、人才不是冬白菜,储备计划宜长远
  企业在做薪酬成本的控制时,千万不能忽视人才储备,国内许多企业在这方面付出过巨大的代价。有些企业在发现急需而缺乏人才时,就开始大量使用‘空降兵’,当发现空降兵也无法满足企业需要时,再重新开始培养储备自己的人才,这样至少花三年的时间才能弥补人才的短缺。
  低迷的经济果真带来了人才“血拼”的好时机?虽然劳动力已经高度商品化,但人才毕竟不是大白菜,可以趁着尚未进入最寒冷的冬天大量储藏。
二、一分钱一分货压招聘成本需另辟蹊径
  人才真的会变得更“廉价”吗?招聘人才的成本果真会降低?着重长期发展的企业不倾向于对人才压价,那么哪些手段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首先,对业务进行重组并优化组织结构和流程。人力资源配置向重点业务、核心职能倾斜,真正实现减员增效。
  其次,采用新技术进行管理。比如,有些做IT外包的客户所受到的经济衰退的影响就较小;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用技术来减少成本是企业普遍认可的做法。
  再次,需要加强工时管理。尤其是研发类的企业,加班费和员工正常薪水的比例可达3:1,加班工时管理得当将对控制薪酬成本非常有效。
    然而,最关键的节约之道在于“招对人”。招对了人不仅使企业节省了招聘、培训成本,还可以影响工作氛围、提高组织和员工的工作绩效。
    “招对人”这个问题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而言,如同小学一年级的算术题,是最基本的。然而它的解决之道异常复杂,尤其是在有机会接触到“难得的优秀人才”、“招聘成本降低”的情况下,企业更要理智与谨慎。否则,企业就如同进入打折大卖场的顾客,面对琳琅满目的“优惠”商品,很难抵制诱惑。而疯狂“血拼”的后果是,买回来一堆当时认为“很划算”,但事后发现不实用的商品。
选择人才必须和每个企业的内部需求、发展步伐相关,很难精确配比。
  即便清晰地知晓企业的需求,企业在把难得招到的优秀人才引进门之前,仍然有许多功课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