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富裕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如果实体经济不扎实,或者空心化了,仅仅靠虚拟经济或者金融衍生产品是迟早要出问题的,危机期间可以把正常发展时属于“鸡肋”型的产品强制的淘汰,强势企业可以借机兼并重组,借机加强管理,锤炼不怕牺牲、勇于进取的企业文化等不能否认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但基于我国幅员辽阔、国内市场广大的基本国情,我们同样不应忽视内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一个时期以来,国民收入的分配过于向国家财政收入和工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利润转移,虽然城乡居民的收入也在增长,但增收的幅度却远不如前两者,轻度通货膨胀带来的不便完全可以被经济发展的积极成果所抵消,此时就业率高,收入会相应增加,政府也会相对主动拉动经济发展有两种力量,一种是消费拉动,另一种是投资推动,市场经济国家几乎都是消费拉动。
启动内需之时,我们不仅要保GDP的增长速度,也要注重GDP的内容和质量。
事实上,一旦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也就同时选择了与市场经济相伴的经济周期。所谓经济周期,就是一个发展阶段之后通常会出现一个相对萧条的阶段。在马克思的经济学里经济周期通常表现为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人们都希望高涨阶段越长越好,甚至永远是高涨阶段更好。然而正如一年四季不可能永远是夏天一样,经济发展也不可能永远是高涨阶段。市场经济是一种能够有效调节经济运行的体制,危机阶段是对以往运行中积累的各种问题强制性的调整,例如泡沫、调整结构等。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危机的阶段强制性的淘汰,就没有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经济迅速、健康地发展。
既然危机是客观存在,而且还有如此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就是要善于把问题转化为机遇,寻找危机背后潜藏的机遇 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到金融危机,再波及到我国的实体经济已经一年多了,一些背后的深层因素已经初见端倪,对其进行初步的总结和分析,无论对于我们制定当前的经济政策还是长远的科学发展,都将不无意义。
总结此次危机的发生和演变,我们必须向人们进行有关市场经济下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责任教育。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每个人、每个部门,都应当认真地思考一下自己对社会的责任,积极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渡过当前的经济危机。(李义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