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08年每股净资产1.83元?


2009年01月18日

声明:本人持有中行H股股票,此文并不构成购买推荐,敬请留意。

  最近中行建行比较热闹,特别是中行,关于他的新闻铺天盖地,搞到最后中行副行长朱民先生都来回答记者提问了。有必要对朱民先生作一个职务介绍,因为在朱先生回答记者提问时涉及到一些数据信息。朱先生时任中行主管财会工作的副行长,但并不是中行董事会成员,不过财务报表都经他手,中行第三季度报告后就署名4人,分别是董事长、副董事长、朱先生和财务部总经理。另外,也有必要对回答记者问的时间作一个描述,这是1月16日下午4时后接受记者采访的。这是周五,也是在港股4点收市之后。同时这也是08财年结束后的第16天。

  关于时间和职务的介绍,是因为朱先生在回答问题时,可能是有点激昂,有点忘形,冲口而说出了中行截止08年的每股净资产数据了,也以此来证实一下他提到的数据的可信性。中行预约披露业绩的时间是3月26日,目前此数据还是属于股价敏感数据,并且不应以此情况下对外披露的。呵呵,但事实上却披露了。十分有趣,没多久前的08年12月20日,中行才发出了一个信息披露政策(08年修订)案,老朱恐怕涉嫌违规披露了。

  也许老朱真的有点给战略股东抛盘气坏了,因为他们抛的价格一个低于一个,瑞银抛的是2元多点(港币,2.03左右,折合人民币约1.79元,中行第三季度的每股净资产数字),李嘉诚基金抛的是1.98,苏格兰皇家银行最低,1.71元就抛了。老朱却说到:“就中行自身来看,上市以来资本金取得了大幅增加,每股净资产由1元增加到了1.83元(人民币),总资产增长83%,年复合增长率22%。这些都高于这些战略投资者的。”

  问题就出在每股净资产1.83元上了,因为中行第三季度报告里显示,中行截至第三季度的每股净资产数字为1.79元。这里面有4分钱的差别,难道这就是截至08年度的中行每股净资产数据了?老朱以此来说明战略投资者以低于净资产价值的价格抛售,是出于本身财务原因吗?他还提到了战投们的股价数据呢,人家跌惨了才以低于净资产数字来抛中行H股,为的是说明他们是救急而不是中行差。

  这太有意思了,因为衡量银行价值的一个重要参考数据是每股净资产,这可以得出市净率下的每股价格该为多少数字(当然还要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坏账比率、市盈率、派息率、前景等参考数据才可以判断银行的价值)。以每股1.83元净资产数字得出中行H股的每股净资产数字约为2.08港元(0.881汇率折算),中行H股周五收盘价为2.04港元,还低于08年度中行的每股净资产数据。按市净率1.2-1.5倍算,中行股价应该在2.2元(2.49港元)-2.75元(3.12港元)之间。中行A股周五收盘报价3元,折算市净率则为1.64倍,这也合理,因为建行工行的市净率比他还要高上一点点。

  再有,因为有每股净资产的参考数据,还可以引申到其他数据的猜算。如:
中行    净资产    每股盈利
08中报  1.71元    0.17元
08三季  1.79元    0.23元
08全年  1.83元     约0.25元

  从中可以看出,中行第四季度比之第三季度是有着比较明显的增速降幅的,而这也符合现实的预期。因为息差收窄了,海外资产的收益会受到经济波动影响,及子公司中银香港的一些收益变化等等。不过,银行从08年底开始拼命的放水到市场上,09年银行的增速可能因为稍激进的进攻而导致跟08年同比的增速没有减缓那么的多。但同时会有机会制造坏账,提升其坏账比率就真。

  如果以中行08年每股收益0.25元来算,中行A股3元价格等于12倍市盈率,1.64倍市净率,合理水平。中行H股2.04港元的价格等于7.19倍市盈率和0.98倍市净率,这水位偏低了。如按1.2-1.5倍市净率算中行,则对应市盈率将为8.77倍-10.99倍。这应该是中行H股的合理水平。以现价2.04港元算,还应该有22%-53%的空间。衡量港股因汇丰被压的影响,中行H股也起码还有10%-15%。

  最近两个交易日,高盛亚洲的席位连续的在收盘集合竞价时段以大单推高中行股价,这本看不太明白。但近日也有报道说方风雷管理的私募基金厚朴接货了苏格兰皇家银行抛出总量约30%的中行,而高盛是厚朴基金的合伙人,参股了3亿美元(总量25亿),那就是高盛唱淡汇丰转投中行的举措了。也许,高盛也要推高中行的股价方便自己解禁后减持工行也不一定。

  1.71港元接货了的家伙是赚到了,捡了便宜货。苦就苦了抛空中行几十亿上百亿资金的家伙,二级市场上最多砸到了1.82元便砸不下去了,还大幅的反弹。他们还要回补沽空了的货,除非大盘继续跳水,否则他们恐怕要输起码10%的差价了。


  只因为大非减持而做空中行,这本来就有很高的投机成分,赔了是活该。中行本身业务经营上并没有任何的影响,估值波动不应该这么大的,所以也怪不得中行“气急败坏”。朱先生甚至涉嫌违规披露数据来证实他们投机是错的,呵呵。战略投资者减持中行的消息消化后,估值必然会回复到正常水平的,这中间有差价。


  如果以中行数据来做出评估,同样可以估算出工行建行的业绩数字大概是多少,因为大家半斤八两,增速减速并不会差别太大。但这些就不去作详细估算了。


  小小一个数字影响如此之大,太有意思了。当然,这数字未必准确,是否真实还得等到3月25日中行业绩披露时才可以得到证实。心里有数就行了。


  说了这么多,完全是因为模拟盘09在前几天中行跳水时额外增加了中行的投资,这是短期的,09年不想长期持有银行业,所以做一个估算看看什么价逃跑而已,要的只是扭曲低估的价格回复到正常估值的差价。实盘上,个人也捡了一点点的便宜,不过金额非常少,这是没子弹之过。

  最后想说的是,农行最近挂牌股份公司,也在讨论战略投资者的选择问题。别再迷信什么海外银行和投行了,他们干得比中国差远了,一个二个的大幅亏损,被收购的,破产倒闭的也有一堆。靠他们来帮你做风险管理?让他们先管好自己吧,咱再不成也没有一个是破产倒闭的。去他妈的吧!

附文:《朱民详解中行“被抛”前因后果》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117/03175772352.shtml
 

  附录当时准备买中行的简单理由,这发在模拟盘文内的,各位指正一下:


  拟周一以开盘价买入中国银行H股50万港元。中行本不在模拟盘港股之列,买入的理由有几个:


  1、第三季度的中行净资产为每股1.79元,以现时人民币对港币的汇率中间价0.88127折算为港币,中行第三季度的每股净资产则为2.03元。


  2、中行因为策略股东减持的影响,结果股价连续急跌到了周五收盘的1.96港元。理论上讲是跌破了净资产。


  3、 净资产 折算为港币 港股市价 A股市价 港股市净率 A股市净率
  中行 1.79   2.03    1.96    2.98   0.966   1.665
  建行 2.05   2.33    3.92    3.76   1.682   1.834(没算派息除权影响)
  工行 1.74   1.98    3.64    3.58   1.838   2.057


  A股平均市净率为1.852倍,港股建行工行平均市净率为1.76倍(第三季度的净资产,算第四季度都不赚钱,那么第三季度净资产则为全年净资产)。


  4、目标是中行H股回复正常估值范围,然后就撤退。预期市净率1.6倍,即3.25港元左右就可以跟中行说88了(如果朱先生说的净资产是1.83元人民币,要不要提高点预期还要看看3.25的年报)。


  5、当日瑞银和老李基金等做配售时,市净率恐怕也不会低于1。


  6、因为大非减持就跌死,并且连净资产也跌破了,这对于中国四大商业银行之一的中行来说有点过头了。不是中行错了就是工行建行他们错了。中行除了大非减持外,其他的如雷曼债券什么的影响已经被体现到股价了,还跌就是市场错了的居多。


  7、赌汇金会增持中行H股。最近两天放量不知道是谁干出来的。(现在明朗化了,中投说旗下汇金有不断的增持中工建,适时再披露。而苏格兰皇家银行的配售反应热烈,有超额认购,那就是说配售价1.71可能是个近期铁底。)


  8、中行H股曾经到过1.7元的低价(08.10.27),但那时候中行准备披露第三季度业绩(08.10.30),业绩披露期中汇金想买也不能买。现在却可以了。


  9、只要中行不至于在海外踩新的地雷,以此价格买入,就算市场价继续下跌,做短变做长也无所谓。大家都是内地大银行,没理由中行长期估值会比工行建行低。还低于净资产了,这就更不合理。


  10、如果中行A股跌到净资产,这A股不知道会怎么样了。大概会有一堆机构去抢货吧?(昨天A股银行大涨,中行到了3.1元人民币)
 

附录与朋友讨论时的一个记录:

  港股涨就涨死,跌就跌死,一个方向总会把另一方向的对手盘搞死为止。所以其实无法判断他是否为底,也无法保证自己买入之后是否会跌更多。但香港可以有金融工具对冲,小公司对冲有点困难,只能对冲大盘的牛熊证或恒指,只是小公司往往不一定跟大盘走,还是难对冲。而大公司则跟大盘方向的居多,特别是恒指成分股,且市场上有非常多以这公司为标的的窝轮(权证),对冲相对简单很多。香港窝轮贴价,跟A股窝轮完全不一样,所以如果没法保证自己买对了底,担心其进一步跌死的话,完全可以买入相关窝轮来作对冲,调整好对冲金额,对应自己的持仓量就可以了。


  比如模拟盘在1月10日(周六)时决定以12日(周一)的开盘价作为买入价(模拟盘提前指定价格买或卖),买入50万元的中行H股。结果周一开出来的价格是1.93元,此价虽然比之上周五有折让,但只是跌多了3分钱,这还是有下跌风险(当时市场还担心苏格兰银行的抛售,消息还没明朗化),所以如果要对冲完全可以购入相关的沽轮锁定风险。正股跌沽轮涨,正股涨涡轮跌,只要正股持仓和沽轮杠杆相对应就不怕他继续下跌了(条件是港股涡轮贴价,A股涡轮乱来的就无法对冲)。


  事实上,中行H股在12日开盘后仍然下跌,最低跌到1.83,收盘于1.84,全日下跌6.12%。13日一波反弹至1.91后又在沽空盘压制下跌回了1.85。14日冲高到1.97收1.90。15日低开1.85,探底1.82后扫货到了1.95收盘,16日跳空冲高到了2.04。昨天又有反复,继续冲高到2.08后回软收于2元。如果有对冲,则上上下下的股价跳动对自己持仓市值并没多大影响的。一旦确认方向后,随时可以将另一方向的干掉,这就可以有盈利了。


  只是对冲涉及到很多方方面面,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自己算清楚对冲量,小散持仓不多就更加没必要玩对冲游戏,所以模拟盘也没有做对冲。当然,没对冲也有一个基础的,那就是当时曾经简单的统计了一下中工建分别在A股和H股的市盈率市净率,而中行H股数据是明显的在坑里,比价效应下这三个半斤八两的家伙,要不就是工行建行跌下来,要不就是中行回去。工行建行跌下来的机会似乎不太大,他们跌下来恐怕就要崩盘了,何况还有中投或汇金的虎视眈眈,难道中投们可以无视中工建都跌到1倍市净率?


  招行刚刚完成在港对永隆银行的私有化,招行都可以给永隆1.6倍左右的市净率私有化,我一小散就不敢低于1倍市净率买比永隆更优的中行?中行旗下也有中银香港这上市公司(控股65.77%),中银香港在港的布局无论如何比永隆要强得多。


  后来看了朱先生说的中行每股净资产1.83元人民币的话,那就更加的不担心了,这项“冒险”投资充其量输点时间而不会输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