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再次不能免俗,看了春晚,还看了好几遍(脸都红了),正好CCTV有个栏目,将历年春晚的语言类节目重播,纵比一下,无限感慨!
现在我为看春晚感到脸红,原因有二:一是春晚“不好看”,二是和我身边、周围和网络上认识我的人同样也以看春晚为耻——“不想看”。
原因二“不想看”网络上很少有人提及,因为这个内在原因大家都不好意思捅破或者自己也未意识到:那就是城里人,或者有钱人(能上网的应该比没上网的有钱),把春晚潜意识地看成了一个“农民工”节目,大家在不经意间表达着城乡之隔阂和排挤。
其实纵观中国媒体业:只有央视从频道,节目和内容真正考虑到全国的农民和农民工,例如CCTV7(不过有几个农民装了有线呢?)和春晚中的黄宏,赵本山。
黄宏早期扮演过“超级游击队”,后来“黄大锤”,今年春晚一开始的“保姆和保安”节目,赵本山从没扮演过“有钱人”、“城里人”,无不是社会最底层的反应,而看其他电视台的“晚会”,请的都是明星,来的都是权贵,唱得都是流行,玩的都是炫酷,但与社会的大多数人无关,从这点来说,春晚完全值得表扬,但也正是这点,让他成为城里人和有钱人鄙视的对象,暴富、歧视和排挤才是这个社会的“潜规则”和“主旋律”。
原因一“不好看”,当然还是语言类节目,作为全民语言类节目一年看的最多的晚会,春晚越来越靠强词夺理,插科打诨取消,从根本上失去了“批判性”!失去批判性是春晚彻底堕落的根源。估计以后春晚只能靠讲“荤段子”取笑大众了!(黄宏已经开始说段子了)
既然是全社会的节目,就理应知道社会任何时候,都是“报忧”的节目比“报喜”的好看,批评的比颂扬的受欢迎!然而春晚进化几十年,越来越退化,早先赵本山为什么流行?其表演节目中几年前根本就不是靠“忽悠”,一开始给“乡长”的车挖坑,后来办事送礼“扯蛋”,无不表现了社会“阴暗”的一面。现在呢,本山先“忽悠”卖拐,然后卖车,最近的是“星光大道”,是他“江郎才尽”了吗?还是社会不再有“阴暗面”呢?
失去批判性还表现在无止境的“吹捧”和“颂扬”。两年前一台等离子电视机要1万以上,“农民”就在忽悠自家不要城里人救济,想买就买等离子了;现在青年男女当了保安和保姆,就“我骄傲!”了,完全是瞎扯!两个老头子为了当“志愿者”打打闹闹,吵吵嚷嚷,打了鸡血了?
这样一场完全不是“文艺”的晚会,还天天吹嘘“收视率98%”,还不停地让看节目的人投票“最好看的春晚节目”,就好比我这篇文章中,不停地提醒各位看官,投票“最好看的错别字”一样,除了让人反感还能干嘛呢?
过去的几十年,各种媒体已经越来越深刻,批判火力越来越强,像“人民日报一样真实“的时代已经褪色很久了,就剩下”春晚“这块活化石还在一如既往的好大喜功,吹嘘颂扬,在全国人民面前展示他的丑陋,让人除了反感,也只剩下感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