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为何难逃“劳伦斯魔咒”?


  “迪拜故事”让我们学到了什么(之二)

  本报主笔 刘长杰
  

  情况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自11月25日“迪拜危机”爆发以来,全世界投资者每分每秒都在翘首以盼的好消息,现在却以一个彻头彻尾的坏消息收场。

  11月30日,阿联酋迪拜酋长国政府公开表示,政府对“迪拜世界”的债务不负有责任,因此不对其提供担保。这意味着,人们一厢情愿地冀望迪拜政府能站出来收拾这个烂摊子的想法,落空了。

  迪拜政府的拒绝,可谓理直气壮。“债权人应对他们借钱给迪拜世界的行为负起责任。他们认为这家公司是迪拜政府的一部分,这是不正确的。”迪拜财政局总干事说,迪拜世界是一家以商业运作为基础的公司,它与债权人和投资方的一切经济行为和商业往来都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的。

  有多少参与制造泡沫的人,就会有多少推卸责任的人。这一次是迪拜政府。

  事实上,只要我们翻阅历史,就可以轻松抓住迪拜世界——这个“纯公司”——的“国家化”尾巴。一直统治迪拜的是马克图姆家族。1969年,迪拜开始产油,当时估计石油储量20年内将枯竭。为了寻找接续产业,迪拜开始奉行自由经济政策,并在此后的20多年里,利用巨量过剩的“石油美元”建成了一系列现代化的配套基础设施。1983年,开通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口JevelAli港;1985年,设立JevelAli经济自由区。凭借这些设施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迪拜大力发展非石油产业,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现已成为本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交通运输、旅游和购物中心。

  过去的四年来,在“建设中东地区物流、休闲和金融枢纽”这一目标的推动下,迪拜大举投入了3000亿美元规模的建设项目。正是在马克图姆酋长的统治下,迪拜推进了其象征性建筑——七星级帆船酒店和迪拜塔等大型建设项目。尽管在此过程中,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债务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增加,但是,800亿美元的投资(负债)几乎让全世界的人们都为如下的梦想而激动:

  “酋长让所有怀有淘金梦的人都相信,迪拜是最容易赚钱的地方。在迪拜,沙漠上也能建绿洲,修全世界最高的楼,这里建造的房子总是能不断地被卖出去。酋长的野心是要将迪拜打造成为一个全球商业枢纽、旅游目的地和购物天堂,而且他坚信迪拜应该在2010年时吸引每年1500万人(这相当于迪拜人口的10倍)来迪拜。”

  然而,再伟大的梦想和榜样,也逃不过经济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房价不会一直上涨,房子也不可能只要竣工就会卖出。去年9月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直接打击了梦想中的迪拜,房价下跌、建设项目被取消等利空因素接连出现,最终导致“暂停偿还债务”的出炉。近600亿美元的负债违约,已经成为自2001年阿根廷违约以来全球最大的主权基金违约事件。

  当2010年的大门即将打开的这一刻,迪拜迎来的不是1500万的膜拜者,而是不断逃离的梦想破灭者和焦虑万分的全球债主们。与此同时,当高达818米、超过160层的世界第一楼“迪拜塔”在2010年1月如期竣工时,也将再次验证经济学中的“劳伦斯魔咒”:摩天大楼建成日,经济发展衰退时。

  就在昨天,沙滩上还有两条消息引人注目: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即将沉入海底,山东拟投百亿在渤海龙口湾建人工岛群。这真是一个梦想行将破灭,另一个梦想即将开始。不知道山东的建设者们,是否阅读了“迪拜故事”——这段正在发生的历史。

  ***注:此为发表于20091202时代商报头版三经论坛评论的原文,发表时http://epaper.lnd.com.cn/html/sdsb/20091202/sdsb334300.html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