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真的不知道该听从哪一个声音。
上一周的两个声音让我们一惊一喜。“87度电涨价红线”让我们一惊,“农地入市调控房价”让我们一喜。
然而,刚到本周一,又有两个声音让我们一惊一喜。“国土部称推广‘农地入市’调控房价消息有假”让我们一惊,“民用电‘87度红线’不存在,家庭用电额各省自定”让我们一喜。
至于“农地入市”能否解高房价之痛,能否决定中国农村之未来,打击囤地降房价:“农地入市”绕不开两个问题等等的争议,以及对制定“87度涨价红线”合不合理,是不是拍脑门的决策,是不是变相涨价等等的质疑,这时候都已经变得不重要,政府对某些政策的说法,就像楼上的靴子,一只靴子落地后,还没等公众的情绪调整过来,另一只靴子又落地了。
事实上,每一次政府对同一事件前后截然相反的表态,都会让政府的公信力遭遇部分损失。这几年,政府公信力被破坏的事件可谓此起彼伏:“周老虎”事件,“躲猫猫”事件,瓮安事件,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孙中界“钓鱼执法”事件,案犯刘洪如何越狱事件,协警“临时性强奸”少女事件……不同级别的政府机关对同一事件前后所做的结论大相径庭,这种“政府自打嘴巴”的做法,着实破坏了政府的公信力。
再看以下这些地方政府“雷人”的“离谱规定”,就更是直入朝令夕改的殿堂:湖北省某县官员要求公务员和国企员工每年要购买一定数量的本省香烟,没有购足或买了其他品牌的部门将被罚款;湖南湘潭市有关部门规定,吉祥号门牌号码可以花钱买,结果闹得现在部分城区街道的门牌编号很乱,有关部门美其名曰“这是市场化运作”;贵州黄平县教育局规定,小学生在上学放学时,要向每一辆小汽车敬礼,说这样做是“让孩子懂礼貌”;黑龙江黑河市有位市政官员被狗追咬后勃然大怒,市领导组织警力对任何一条闯入公共场所的狗,就地处决……政府的公信力怎能如此折腾!
西方哲学家史里斯·博克曾经说过:“信任是我们必须保护的东西,因为它就像空气和水源一样,一旦受损,我们所居住的社会就会土崩瓦解。”
有业界人士就此评论说,希望各级政府人员谨言慎行,以此维护政府的公信力。然而,我们认为,维护政府公信力固然必要,但政府公信力最终不是靠“维护”得来的,更不是靠某些人拍胸脯保证得来的,而是靠我们政府的广大公务人员长期以来坚持实事求是、依法行政、一切为公的工作态度得来的。
政府公信力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的形成,只能基于以下四个基础:第一,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第二,政府是一个以公民为本位的服务型政府;第三,政府是一个依法行政的政府;第四,政府是一个透明的政府。没有这些坚实的基础,任何“以人格来维护”得来的政府公信力,都将是空中楼阁。
***注:此为发表于20091124时代商报头版三经论坛评论的原文,发表时http://www.sdshang.com/MMM/P_Show.asp?ID=36338有删节。附后的文字,是本文修改前的稿件,1123未发表,置于此,以为记。
附:公信力不是拍胸脯的保证
上周末,本省的一个地级市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来自《新京报》的报道称,该市的一位区人大代表网上实名举报当地一位政法委副书记聚众吸毒、淫乱。针对这一举报,该市政法委书记表态“纯属造谣”,并称“我对此负责”。
这一“警察调查政法委”的结论公布后,社会各界“微词”颇多,既有质疑调查方式的,也有怀疑调查结论的。而对于这一调查,政府显然也心存疑问。就在那位政法委书记“我对此负责”的话音刚落两天,该市市委书记已经决定亲自坐镇,由市纪委牵头,市公安局配合,重新调查此案。
没有人会先入为主地断定当事公务员一定有事。然而,本案的一些调查程序明显的非正义,必然引发公众的声声质疑。在此案中,让下级警察去查其主管者——政法委副书记,这种安排本身就值得商榷;警方仅在调查了相关证人,而并未对被举报人进行任何调查的情况下,便否定其“吸毒、淫乱”之说,未免轻率;与此同时,市政法委书记乐于介绍举报人和被举报人之间过去的个人恩怨纠葛以及负责调查的警方队长那一句“被举报人是国家干部,平时能严格要求自己,素质不会那么低”的肯定性表态,也让我们无法释疑。
其实早在今年9月30日,该市的市委书记已经就举报事项要求当地公安局调查。然而时至今日,警方公布的调查结论却引发如此广泛的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市委书记只好再一次亲自挂帅彻查此事。现在,心存疑问的公众都在等待着一个“定论”,只是不知道这个定论是对前论的肯定,还是否定。
事实上,每一次政府对同一事件前后截然相反的表态,都会让政府的公信力遭遇部分损失。这几年,政府公信力被破坏的事件可谓此起彼伏:“周老虎”事件,瓮安事件,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孙中界“钓鱼执法”事件,案犯刘洪如何越狱事件,协警“临时性强奸”少女事件……不同级别的政府机关对同一事件前后所做的结论大相径庭,这种“政府自打嘴巴”的做法,着实破坏了政府的公信力。而政府的公信力怎能如此折腾!
西方哲学家史里斯·博克曾经说过:“信任是我们必须保护的东西,因为它就像空气和水源一样,一旦受损,我们所居住的社会就会土崩瓦解。”
有业界人士就此评论说,但愿这一次市委书记调查后的定论与此前的结论吻合,否则政府的公信力又将再一次遭到破坏。
然而,我们认为,维护政府公信力固然必要,但政府公信力最终不是靠“维护”得来的,更不是靠某些人拍胸脯保证得来的,而是靠我们政府的广大公务人员长期以来坚持实事求是、依法行政、一切为公的工作态度得来的。
政府公信力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的形成,只能基于以下四个基础:第一,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第二,政府是一个以公民为本位的服务型政府;第三,政府是一个依法行政的政府;第四,政府是一个透明的政府。没有这些坚实的基础,任何“以人格来担保”的政府公信力,都将是空中楼阁。
政府公信力禁不住瞎折腾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