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年的时候,我就很崇拜英雄,曾当过学校的故事员,给同学们讲述过阮文追、刘文学、张高谦、雷锋等英雄的故事。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班主任把我们带到矿区高高的土台上,让同学们一起畅谈自己的理想。当时我曾讲了了两个志向,一个是要当一名新农民;一个是要当一名故事员,向人们讲述英雄的事迹。那时候,在我心目中,英雄都是一座座雕像。我也曾把不少英雄的雕像图片规规矩矩地保存在自己的日记本里。
多少年过去了,历史的雕像在我心中永存,而时代的雕像却在我心中模糊起来,我那曾有过的要当故事员的欲望早已逝去,崇拜英雄的心情也随着商品大潮的涌来而渐渐地淡漠了。
一则面对落入湍急江水的少年,长江大学14名大学生不顾自身安危,纷纷跳入水中救人的新闻,又让我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是英雄的问题。毫无疑问,手挽手组成的“人梯”,挽救了两名生命如花的孩童的大学生群体是英雄,而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献出了年仅19岁的生命的大学生更是英雄。然而这个英雄群体的出现是以牺牲3个朝气蓬勃的青年为代价的。如果他们既抢救了人又自身得以安全,他们还会被大张旗鼓地宣传成英雄吗?
从新闻报道来看,这些大学生中没有一个中共党员。据我所知,现在在高中三年级时候,高中,当然更多的是重点高中都会在学生中发展党员的,一般根据校型的大小,发展人数不等,少2人,多则7、8人。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品质优良的学生为什么一个也没有被吸收到党组织里来?,是本人没有申请吗?还是学校压根就没有入党指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学校发展党员主要是两条,一是学生本人学习好,君不见,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里一个班三四十人,党员就有十多人的不在少数。二是家长有“门道”,或是高管、或是实权派、或是富甲一方等等。道德品质好而学习不好的学生是很难在高中入党的。而学习好个人品质不好的学生只要他愿意,倒是很有可能入党的。我们现在在高中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做法,肯定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是需要改进的,以便真正让那些本质好的人加入进来,成为党的真正的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