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山清华坊的设计秘籍


    现在的身份更多偏管理,确实很少机会直接画图。但建筑师的情结总是蠢蠢欲动,希望能参与到每个项目,或者在最初的创意,或者在最终的成型。也总是希望每个建筑能好一些,更好一些。

    所以,当一些项目最终得到业主、社会的认可,当自己得意的作品被各种荣誉包围之时。免不了要出来回味下当初的设计过程。或许,中山清华坊和空港企业园要被我咀嚼一阵子。

 

分享:中山清华坊的设计秘籍

 

    中山清华坊是华太设计与广东集美组联合做的别墅。到目前为止,得到了社会、媒体的各种各样的认可与荣誉。中山清华坊最大的特色现代中式,而中式建筑在沉寂一段时间按后,又得到了新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十几年的北京,经常会看到大屋顶的建筑。这些大屋顶的建筑更多的是抓住了传统建筑的形,也就是他的一种表象。很多建筑并没有被社会完全接受,因为没有抓住传统建筑的灵魂,没有抓住传统建筑神的方面。

    我们在中山清华坊做了一次大胆的探索,尝试去抓住传统建筑的灵魂与神的东西。在中山清华坊,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形很朴实,更能感受到她的神:由我们传统建筑几百年、上千年留下来魂的东西,那种真正符合中国人居住习惯的灵魂的东西。

 

 

    中国传统建筑是在一代一代人的生活居住的基础上,提炼出很多真正符合中国人性的建筑理念和元素。在我们设计的中山清华坊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比如我们说中国人是一种含蓄内敛的文化,跟西方不一样,西方更多的是比较个性张扬的一种文化。比如说它的宫殿、花园都是一望无际,又高又大。中国的东西更多是内敛的。外面看到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宅门,进到里边却是博大精深。里边有很多的活动,很多的生活情趣,都会在宅院中体现。中国有一个词,大家很习惯,比如说“家庭”两个字。现在人觉得什么叫做家,包括成员、包括居住房子。古人来说,家和庭是两样东西,作为一个完整家,既要有家,也要有庭。现在人生活在城市里,生活在公寓里,更多是有家无庭,所以我们也在为中国居住文化的复兴,做一些设计上的引导,让大家真正的能过上有家有庭的生活

 

 

    为什么会是有家有庭?其实家是代表人,庭是代表自然。中国的传统居住理念就是怎么把人跟自然的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才是最完美的一种生活状态。所以说,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方,怎么样体现我们中国一个非常高深的哲理,那就是天人合一,就是人、家庭、环境的合一。中山清华坊就是中国传统的居住理念在现代建筑中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看到中山清华坊更多的是灵魂的东西,比如,怎么把握人们的居住行为,怎么跟庭的结合,不是机械的,而是有机共生的。

    另外,在中山清华坊还可以看到,庭里边有许多树,这些树在将来都是记载着我们整个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为什么说衣锦还乡,确实是人们的根还留在庭里,那里有我们童年的美好回忆。比如说庭里的一棵树是随着我们长大的,这棵树是有生命的,一旦出去闯荡再回来的时候会感觉到树的变化。俗话说,一石一水一天下,反映世上的山水自然都融在庭里。一花一木一春秋,庭院里的一草一木都能反映春夏秋冬,让人们感受到春夏秋冬变化。现在人们的生活还是有差距的,我们在公寓里生活,很难接触到自然,很难感受季节的变化,因为有空调、暖气和有家无庭。而且我们看不到植被、落叶、发芽,离自然越来越远。怎么让我们传统的居住理念能够复兴,能够真正做一些符合中国人的居住建筑。在未来对设计来说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发挥。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