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独生子女社会、老龄化社会、高龄化社会的思考


    独生子女社会、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人超过10%)、高龄化社会(65岁以上老人超过10%)已经到来,随之产生很多严重的社会问题。 给孩子多少钱,不如给你自己一个好身体。

    保住健康,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特别是在以上的社会背景下,我在每天的中医咨询和治疗中,遇到很多中年病友,他们同时承担未自立的孩子和身体欠佳的老人,加之来自工作岗位的压力,造成各种健康问题。

    我们的长辈都经历过比较艰苦的生活,还处于“命盲”状态,得了大病才想起来去治,不能落实早治早防,这一保健意识比较淡薄,其结果,从失眠、血粘、动脉硬化等症状,威胁着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健康(不出现危症没人上医院,很少有人用早治早防的方法,消除这些隐患。脑梗、心梗、心衰、脑萎缩、脑痴呆、老年精神障碍,经常导致不能自理甚至卧床不起,需要大量人手长期护理。

    前人已经给我们照了“镜子”,如果我们仍然重复老一代这样的结果,试想,我们的独生子女,即使是不上班,不睡觉,又将如何护理得起?!

   事实证明, 一方面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导致人们寿命的增长;另一方面,医疗水平的发达,使很多抢救不过来的疾病都得以转危为安,但是,多半会留下瘫痪在床的后遗症,导致卧床而长寿,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面对着不可抗拒的现实,我们中年个体,你能做到的最有效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扫除“命盲”心态,落实健康行动:第一,保证有质量的睡眠;第二,去掉不良生活习惯;第三,清理血管,打掉血粘;第四,学会改变心态;第五,保持足够的有氧运动;第六,有病要治就治彻底。

    举个例子,有过轻微脑中风的人,经抢救很幸运地没留下后遗症,如果他不做一些改变,打掉致病因素,肯定出现第二次、第三次复发,甚至丢掉生命的结局。如果说他能够改善睡眠,改变血粘,减轻动脉硬化(这些是造成脑中风的必要条件,其导火索是心态。),加之调整心态,即便有前面的“必要条件”,脑中风也不一定发作。如果仍然遇事暴跳如雷,生气上火,那么身心病根未除,难免一遇到某些足以引起刺激的“状况”,旧病很容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