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何思何虑


 
    作者:利奈尔 分类:易经讲义
 
    既然天下的事情都是“同归而殊途”,都是“一致而百虑”,那还有什么不得了的呢?天下何思何虑啊!大家都要走到一个地方去的,最终的归宿都是一样的,最初的来源也是一样的。人生不过如此嘛!那你还有什么可着急的?还有什么好思虑的呢?所以孔夫子一连说了两个“天下何思何虑”。
  
  但是,这里又有问题了。你说不管思虑不思虑,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最后都无非是“同归”。既然是“同归”,为什么这儿还要强调“贞吉悔亡”呢?为什么还要强调正虑、正得呢?
  
  实际上,虽然我们最终要到达的都是同一个目的地,所有的归宿都是同一个归宿,但是路途上的风光毕竟还是各各不同。我们在生命之路上,还是希望沿途的风景美一点、自我感觉好一点。比如说我们要到北京去,有各种各样的路可以走,水路、陆路、航空,当然还可以步行,翻山越岭走羊肠小道。虽然同样能到北京,但哪条路好走,哪条路直截了当不费事,这个就大不一样了。人家坐飞机一个小时就到了,可你背上包袱干粮,跟古人进京赶考一样一走就是好几个月,想想这其中的差别,就全明白了!当然也有脾气大的人,你说往东边走他偏要往西边走。往西边走也可以啊!地球是圆的,你绕地球转上一圈也能到达目的地。但是你冤不冤啊!?
  
  所以,如果你心正,把这些东西看得清清楚楚,你就能够走一条光明大道,走一条直截了当的路,你就走得很好,不会绕道。所以这个事情上,虽然最终都要到那个地方去,但是你怎么才能够在沿途看见好风景、能够走得好、能够走得直,就需要我们把心思摆正,这就是“贞吉”。我们看这一段爻辞之所以最重要,确实是因为在这一卦的六爻之中,其它各爻所感的都是一些身体部位,关系都不是很大,只有九四爻是“心之所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这里铺陈开来,多说了几句。
  
  下面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道理很简单,白天,太阳从早上升起来了以后,再到了西边落下去。太阳走了,月亮就来了;月亮走了之后,太阳又来了。总之,白天黑夜就是这么互相推动着轮转不休。古人的用词很精湛啊!日月相推,就好像太阳推着月亮走,月亮推着太阳走,然后天空中的光明就这样相继而生了。不过,方山易说“日月不能并举”,月亮的光明也是来自于太阳,这是方山易关于光明之象的独到体会。在这个地方,并不是说真的月亮就跟太阳一样明亮,只不过是说明白天和黑夜就是这么一个自然交替的规律而已。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一年四季轮回,就是通过春夏秋冬的递进、寒往暑来的变化形成的。这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现现成成的,我们还有什么好思好虑的呢?我们面对每天的日升月落,面对四季的寒来暑往,只需要静观其变。“万物静观皆自得”嘛,只需要去欣赏它、体验它、随顺它。我们人生有各种顺逆境界,如果我们的心能够从中跳出来,去作为旁观者,静观我们人生的种种境遇,不管顺境逆境,都是值得我们欣赏的。有一首禅诗写道: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
  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
  
  一个高僧每天烧一炷香,然后静坐在那儿,看上去是在禅修。人家问,你是不是在这里静坐禅修、扫除妄念啊?哪有什么妄念好扫啊!妄念嘛,既然是妄,那就是假的嘛!你去扫妄念不就把假的当真了吗?所以,我老头子实在没有什么事情好思量的,天下本无事啊!我们看孔夫子在这儿说的与老和尚是一样的,“天下何思何虑”,有什么好思量的呢?一切都是自然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