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调研小组
不知什么原因,过了国庆后,似乎越来越忙,几乎闲不下来,甚至多次出现分身无术的局面,于是,为了使自己尽量轻松、安宁和集中精力一些,有时就情不自禁推辞一些约会、见面、访谈、会议以及饭局等,然而,再怎么忙,有两种情形还是不忍心拒绝,一是学生们有准备的活动以及集体访谈,二是学生课题的一些指导和帮助。我总觉得,身为教师,指导关心学生是天然的义务和职责
今天我就接待了这么一批学生,而且很高兴与他们进行交流。几天前,就听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学生想找我请教什么专业问题,并善意地说,如果没有空,就帮我推辞算了。我听后,没太放在心上,以为只是说说而已,也忘记回复了。昨天就有自称是广外学生的人与我联系,说想请教有关流通方面的问题,希望我能抽空一见。言辞得体,语气诚恳,于是,我就安排今天下午见半小时。
下午3点左右,他们一行六人浩浩荡荡走进我办公室,吓我一跳,因为我开始以为就是一二人,不知如此多人。问其由,原来他们正在参加学校举办的“服务业供应链调查设计大赛”,并正以“广州流花服装批发业”为调研对象,已经准备了近一个月,写了一个初步的“半成品”。他们在准备过程中,碰巧看到了我写的书和一些相关文章,于是辗转找到了我,希望当面听听我的意见和看法。了解来意之后,深为他们的热情好学精神和敢想敢做的态度所感动,自然,也就极尽所知所想,对他们的“半成品”作出点评,并给他们如何推进下一步的调研出点主意。一是我对他们所要了解的问题相当熟悉,另一方面也有长期指导此类课题的经验,因此,应该是给了他们比较满意的答复。不过,最后一看时间,呵呵,不知不觉地过了一个多小时。
他们走后,我在心里还回味了一会儿他们的神情和样子,暗暗地为他们感到高兴,并默默地为他们祝福,希望他们能坚持把这个课题进行下去,取得好的成绩。
回想起来,前不久(11月13日)会见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学社骨干成员(第六届学社社长、副社长、秘书长等人)的情形还历历在目。
2006年,为了在学生中普及现代流通知识,培养未来的流通精英,我策划、鼓动和支持学生们成立了“流通经济学社”,迄今已经是第六届了。为了满意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和期待,我先后策划、组织和支学社举办了“流通大讲堂”、“流通知识辩论赛”、“广东流通大调查”、“流通论文竞赛”等活动,几年下来,培养了一大批对流通业有兴趣并热爱流通事业的学生,有些毕业后已经活跃在流通实践领域。
从第一届学社成立起,每一届学社换届后骨干成员我都要面见一次,一方面对他们进行鼓励,另一方面给予适当的指导,希望他们能发扬光大,不断推进流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正因为如此,本月仍然抽出时间,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实际上,他们也是相当不容易,因为我们学校分两个校区,广州校区是本部,还有一个校区在佛山市。他们是一二年级在佛山,三四年级在本部。因此他们为了见我,每次得坐车从佛山赶来。也正是他们这种好学、认真、负责和上进的精神,感动着我。
从内心里,我把这些学生当成了我自己直接培养的对象一样,真心希望他们能保持好学的作风,一路走好。
广东商学院第六届流通经济学社骨干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