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塑造“中国制造”的品牌比喻成“新时代的新长征”;把打造产品质量看成是铸造新时代的“新长城”。而李保国曾经就是“新长城”的守城将士,虽没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神勇,但也是兢兢业业地把守着质量技术监督的大门。他是我们国家从事质量管理时间最早、最长的一个人。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李保国在国家质量管理局担任副局长、局长,后来到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担任常务副局长,长期从事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工作。老一辈的人抱着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思想,常常会提起当年——老字号的东西物美价廉,质量有保证,不像今天有这么多的假冒伪劣商品。难道说历史的车轮真的在倒退吗,我们的质量与品牌的新长征路就一点也没有进步吗?这个问题李保国最有发言权,为了捍卫他多年以来一直捍卫的工作信念;为了在经济危机、信任危机一连串的危机后给国人一点信任和信心,他慨然接受了笔者的专访。
采访安排在李保国的家中,如果不是他开门后主动与我们打招呼,我们很难把眼前瘦小和蔼、衣着简朴的老人与他的工作和职位联系起来。家里的陈设同样简朴得令人惊讶,客厅里唯一的景观是一堵“书墙”,一张饭桌几把椅子就是全部的陈设,我简直怀疑自己走错了门。因为这点小小的发现,你不由的会对他产生一丝的敬意,采访像是日常的谈话,但涉及的内容和思想却耐人寻味和深思。
政府:让世界信任“中国制造”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书曾经在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众说风云褒贬不一。说起中国产品的质量来,李保国坚定自信地说:“如果有人想挑战中国制造是徒劳的,事实证明我们的产品质量并不比外国差。”但是笔者提出一个问题:我们依靠低廉的劳动力、原材料、薄利多销的思维方式把物美价廉的产品送出了国门,然而到头来还要背负倾销的恶名,是为了什么?李保国一语道破天机:“因为我们还停留在产品经营上,而人家国外的产品是品牌经营。”的确经济危机条件下,我们的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外国人的购买力下降,国外市场萎缩;另一方面国外政府的保护主义抬头,很多行业陷入反倾销的泥潭。扩大内需虽然可以缓解一些问题,但是还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李保国告诉记者:“我们有些行业已经产能过剩了,下一步国家将会出台一系列的政策限制产能过剩行业的发展,限制某些产业无序的发展。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增长方式,转变我们的观念,走品牌战略之路。”
事实上中国的品牌之路在近几年还是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就。李保国非常高兴地告诉记者说:“品牌发展目前出现了一个好苗头:产业集群的发展形成了区域品牌。区域品牌的发展便于资源集中和各种配套设施的完善。我发现一个怪现象:一方面过去争议比较大的地区,恰恰是现在区域经济发展得最好的。例如温州的乐清地区,形成了几家知名的品牌,形成了低压电器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产业集群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例如“青岛现象”的产生,在过去我们评名优的时候青岛最大,青岛市政府也最重视。所以说政府在品牌之路中扮演什么角色是至关重要的。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在积极改进自己的战略和策略。例如近期商务部联合四大产业集团,在国际主流媒体上做广告,宣传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产品其实也是世界上各个贸易体共同分工协作、盈利共享的事实。竭力在海外宣传中国品牌,提升外国人对中国制造产品的认知度,使他们不再仅仅将中国看成一个成本低廉的市场。”李保国强调说:“在经济危机中要注意什么事?——要注意品牌的推广和保护”。
企业:做好“三名主义”和“五字方针”
李保国的年龄比共和国的年龄还要高了,但他的思想却非常的开放和激进,尤其是谈起企业的品牌战略来,可谓头头是道。在采访中他再次重申了自己的“三名主义”——名品、名厂、名人结合在一块才能成为真正的名牌。有的企业领导不愿意成为名人这是不对的,出名并不是为了你个人发展,而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知名度。董事长的人品好、诚信度高、社会责任意识强,合作伙伴愿意和你打交道,你的企业就可以更快地发展。当记者提到王石“捐款门事件”和牛根生的“万言书”的负面影响时,李保国回答说,正是因为如此企业家才更加应该注意自己的声誉和企业的声誉,外部的监督可以使你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决策。
“在有了好的领头羊之后,做名品和做名厂要做到五字方针:‘专、精、强、大、久’。一定要做专,然后做精,在这个基础上再做强、做大、做久。品牌响亮了之后,再利用品牌进行延伸。企业一定要守住自己的主业,你可以在你的主业的上下游进行延伸,但是不要盲目多元化、不要横向扩展。”李保国继续阐述道:“我们目前的问题是企业的规模太小;市场的覆盖率太低;同质化的太多;领头的太少;可以说是该多的不多该少的不少。另外很多企业把跨国并购作为自己打造品牌的战略,现在看来到国外去收购其他的品牌的危险性太大。因为我们的驾驭能力太差,短时间内很难逾越语言、风俗、法律、文化的障碍。依我看与其收购品牌,不如把自己的品牌拿到国际上做。例如温州一家著名皮鞋企业在国际上开了120多家直销店,主要是利用当地的华侨进行经营和管理,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把国产品牌转化成国际品牌才是发展品牌的硬道理。”
行业协会:建立“自律公约”
除了政府和企业外,行业协会也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一定的作用。有人说中介性组织或机构是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需求的产物,衔接了在政府的宏观管理和企业的微观操作之间的关系。它把一个一个企业联系起来,既便于企业和行业实现自律,又便于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起到桥梁和沟通的作用。李保国提出:“转变思想观念的另一方面要更好地引导和发挥行业协会的力量。目前我们的许多行业协会还带有很浓厚的政府色彩,什么时候行业里最主要企业的领导人成为行业协会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说大家民主推选会长或轮流当会长,行业协会就会对行业内的企业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行业协会可以排序、可以评奖,但是行业协会只能评价它自己行业系统的东西,不能跨越它的职能范围。乱评奖乱摊派是不可取的。”
谈到质量和安全就不得不提一下目前颁布实施的尤为引人注目的《食品安全法》。李保国说:“民以食为天,我们的食品安全环节一直比较薄弱,过去我们只抓生产过程,现在我们开始从源头上抓起,并
采用法律的手段来加强规范和打击的力度,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单靠管是管不住的,企业要树立自己的社会责任,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食品是良心产品,食品行业是良心行业。不能像一个笑话讲的那样:农民有两块地,一块地种出来的东西自己吃,一块地种出来的东西卖给别人。”李保国讲的冷笑话让在座的人都心有凉意,我不由想起了另一个故事:有人问教士天堂与地狱的区别,教士把他领进一间房子,只见一群人围坐在一口大锅旁,每人拿一把汤勺,可勺柄太长,盛起汤也送不到嘴里,一个个眼睁睁地看着锅里的珍馐饿肚子。教士又把他领进另一间屋子,同样的锅,人们拿着同样的汤勺却吃得津津有味。原来他们是在用长长的汤勺相互喂着吃。教士说:“刚才那里是地狱,这里是天堂。”如果我们都用胶水糊桥;用三聚氰胺做添加剂;用黑心棉做衣服;我们唯一可以信任的人只有自己,必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话——那可真是地狱无门自来投,这样的企业长久不了,这样的社会也没有进步可言。
“数量少一点;质量好一点;品牌响一点;价格高一点;利润多一点。”这是做了一辈子质量和品牌工作的李保国给企业“无品牌之症”开出的良方,也寄托了他对中国企业的无限期许。在质量与品牌的新长征路上,我们的企业才刚刚起步,铸造世界人心中的“新长城”还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记者手记: 变“made in china”为“MADE IN CHINA”
如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近来最热门的一个主题。在大多数时间made in china还只是写在说明书、包装纸上的一个标签;大部分还只是在低端商品、零配件上扮演着小角色。无法写成大写的MADE IN CHINA。made in china有些只做到了代工在china、组装在china、复制在china,还没有真正做到made(研发、创造、生产)在china,还没有真正树立自己的品牌,那么侵权事件就会成时有发生(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同时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中国的评选水分很多良莠不齐;个别行业协会带头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的情况也屡有发生;行业内的潜规则数十年来雷打不动,行业协会视而不见等现象都值得各行业协会反思和自律。“三鹿事件”掀开了所谓行业潜规则的冰山一角,如果其他的行业、企业不能引以为戒的话,那么即使你能打造出泰坦尼克号,也会有沉沦的一天。打铁需得自身硬,中国企业、行业培养自己的研发能力、创造能力、树立自己的品牌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只有一大批像海尔、联想这样的自主品牌在全世界站稳脚跟,中国制造才能在世界版图上挺起MADE IN CHINA的脊梁。
李保国:
原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 会长
中国质量协会 原副会长
中国消费者协会 原副会长
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