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宁设立富民固边试验区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需要


 作者:伊宁市人民政府高级经济顾问 中国民营经济服务网CEO 陈兵力

    (上接“区域经济布局促使伊宁富民固边试验区呼之欲出”中“一、在伊宁设立富民固边试验区是国家富民固边战略的需要”)
  我国共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是对汉族以外的人口居少数的民族的总称。目前中国少数民族共有55个。2007年统计数据表明,少数民族人口为约10846万,占全国人口约8.98%。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多少不等,相差悬殊。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在中国55个民族中,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有壮族(1500万)、满族(1068万);人中在1000万以下、100万以上的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等16个民族;人口在百万以下,10万以上的有僳僳、佤、畲、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撒拉、毛南、仡佬、锡伯等17个民族;人口在10万人以下,1万人以上的有布朗、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基诺等13个民族;人口在1万以下的有:高山、塔塔尔、独龙、鄂伦春、门巴、珞巴、赫哲等7个民族。其中人口在10万以下的民族有22个,主要聚居在西部和边境地区,分布在10个省区、86个县(旗、市)、238个乡(镇),640个村,多数民族与国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

  从2004年起,国家民委为了促进民族区域经济发展,保证边疆安定祥和,开始了兴边富民行动。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转为重点工作,确定了37个重点县,占边境县总数的27%。国家民委和财政部联合颁发了《关于继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的意见》,对重点县在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纵深发展。2004年2月,回良玉副总理对兴边富民行动作了重要批示,他指出:“国家民委发起的兴边富民行动,积极为边境地区各族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成效显著,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应当继续推进。赞同按照重点突破,逐步推进的原则安排。望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强化组织领导,抓好项目落实,全力推进这项德政”。

  兴边富民政策的全面实施,有利地推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少数民族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因此也形成了没有少数民族的稳定,就没有全中华民族的团结;没有少数民族的小康,就没有全中华民族的富裕;没有少数民族的发展,就没有全中华民族的振兴,就没有全中国的振兴的全中华民族的高度共识。中国30年改革开放历程使中国综合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东部、中部人均年收入已基本达到3000美元,向4000美元迈进,正逐步接近小康水平。然而,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还远远落后于东、中部发展水平,人年均收入基本还在贫困线上下,中国十分之一的贫困线下人口基本集中在这个区域,特别是包括新疆多个少数民族在内的少数民族地区。全国55个少数民族有50个集中分布在边境,而西部及西部边境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5%左右。纳入西部大开发的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人口占民族自治地方人口的91.9%。按照科学发展观,中央确定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是: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个战略布局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是各民族共享改革成果政策的体现,也是民族地区经济全面发展的历史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对西部各民族的发展历年来倾注了关注,也不断增加了投入,以期改善民族地区全面经济发展状况。2004年,西部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7%,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最快的增长速度。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105亿元,同比增长22.8%,增速较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749亿元,同比增长26.6%。地方财政收入达2000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些巨大的投入及已取得的收效,正一步一步改善少数民族生活质量,但离缩小民族地区与东、中部发达地区的距离要求还相去甚远。国家统计局对不同类型区的贫困发生率进行统计的结果是:丘陵地区贫困发生率为:7.1%,革命老区为7.7%,平原地区为7.8%,山区为10.1%,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11.4%。据国家民委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监测分析,2004年末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未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为1245.6万人(人均纯收入低于668元),占全国47.7%。2003年占45%,2004年占的比例上升了2.7个百分点。特困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石山地区、西北干旱地区、高寒深汕地区,涉及到11个省(区、市)77个县、20多个民族、390万人。在390万特困少数民族人口中,人均纯收入637元—500元的人口有165.1万人,占42.4%;500元—300元的人口有128.5万,占32.9%;300元以下的人口有96.5万,占24.7%。在11个省(区、市)、77个县中,贫困发生率平均在25%。最高的是青海省为44.6%,最低的是广西也有11.9%。根据有关省区的调研测算,农牧民解决基本温饱问题,牧区人均纯收入要达到3500元;半农半牧区要达到2500元。依照现有人均收入标准来看,贫困地区少数民族显然没有达到这个最低标准。

  随着国务院对东、中部不断推出的“改革试验区”、“区域发展规划”形成区域经济“普惠制”的区域经济高速增长和东、中部本来就沉淀下来的人才、资金等优势结合,正以爆发性的增长态势形成惊人的经济增长速度。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虽然也有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但历史造成发展基础素质不高,技术和人才高度缺乏,在同等情况下,西部和东部、中部发达地区的距离显得越来越大,而且将会更大。特困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发生率高、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返贫现象重。

  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收入增幅连年下降,新疆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收入为0的新疆少数民族的农牧民数量更进一步扩大,收入为0和负增长的农户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一些地区返贫现象严重,这种现象在新疆26个贫困县市少数民族高度聚居区十分普遍。北疆与南疆,兵团与地方,城市与乡村,汉族聚居与少数民族聚居的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进而汉族与少数民族群众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据资料统计,新疆城镇居民家庭全年人均纯收入是9061.72 元/人,位列全国第14位,而农村居民家庭全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106.19元/人全国排名23位。可见新疆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也差距显著。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疆的社会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与内地许多省区,尤其是东南沿海一些发达省区相比,还是相对落后,居民的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与发达地区居民人均收入同类收入指标相比较的2倍与3.7倍,尤其是新疆农村少数民族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据自治区农村调查队的抽样调查,1999年和田地区农民一年的纯收入仅够生活费支出,而喀什地区还远远不够,两地农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家庭用于食品的开支在家庭收入的比重)达到60%以上。民族地区贫困现象与发达地区所产生的强烈对比以素有“民族博览馆”的新疆伊宁市最为典型:伊宁市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是新疆最早建市的三个城市之一。建市56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伊宁市作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艰难的探索,纵向看发展很快、进步很大,但横向比,特别是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巨大差距,而且差距越来越大。2007年伊宁市生产总值仅为57.02亿元,东部发达县市经济总量一般在伊宁市10到20倍之间;人均生产总值13096元,与全国、新疆分别相差4873元、3764元。伊宁市总人口45万人,少数民族占65%(农村达90%),少数民族群众就业率很低;全市“低保”人员近10万人,其中90%为少数民族群众,大量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贫困,仅靠115元“低保”费艰难度日,这种发展状况与党的要求和各族人民的期盼极其不相适应,且相去甚远。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指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9年8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疆考察工作时强调:党和政府一直十分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十分关心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今后将会采取更多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让乡亲们尽快富裕起来。

  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解决民族地区的困难和问题,缩小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归根到底要靠发展经济。”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民族地区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视的,已充分认识到民族经济的发展是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那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西部民族地区现有的基础状况,显然我们不用当年“杀出一条血路来”创建深圳的勇气和政策来促进西部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用“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勇气创建一个民族区域经济的“深圳”为样板来激励民族区域经济区域跨越式发展,看来已经不能满足党中央、国务院对民族地区迅速扭转落后经济面貌的要求了。那么,谁来承担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样板”这个历史责任呢?显而易见,伊宁是打造民族区域经济的“深圳”最为合适的地区——

  我国新疆是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而新疆伊宁又是新疆少数民族世代居住最多的地区,47个民族在伊宁和谐世居,素有“中国民族博览馆”之称,在伊宁设立民族经济发展试验区有着广泛的民族沉淀和影响,伊宁民族经济发展样板的打造,赋予试验区的创新权、试验权,试验区探索富民固边的新模式、新体制和新机制,以期能对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在新疆伊宁设立富民固边试验区或民族区域经济规划区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需要,也是各民族共同享受改革成果的需要,更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需要!(待续)

本文参考资料:

  《新疆伊犁边疆少数民族经济特区方案》

  《关于在新疆伊宁设立少数民族富民固边试验区的提案》

   李迅雷:《寻找下一个崛起的区域》

   国家民委官方网站

  焦宝华、赛福丁《关于建立新疆伊犁边疆少数民族经济特区的报告》

  备注:本文在网上所参考、摘录数据及观点,因有部分文章无详细作者和地址,故没能在文中提示作者名及出处。如发现本文所摘录数据及观点未注明作者,请速与本人联系,本人将在文中注明原作者名或在文中作谢!联系方式: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