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双料干部”不会“学用脱节”


 

用“双料干部”不会“学用脱节”
 
 
王匡忠
 
 
前天,到市里办事,在公交车外面老远就听见车内有人在大声的争执什么。
 
上了车只听一个小青年说:……总之,学比不学好,学了不用也比不学要好,最起码学了有“提高”。
 
另一个小青年接着说:学了不用好有啥好?光学不用“提高”在嘴上有什么用?总之,学了不用还不如不学……
 
对这个两小青年的争执评判很简单,一个是学习上的“轻视派”,一个是学用上的“脱节派”。充分的暴露了“轻视学习”、“学用脱节”问题,不仅存在于干部身上,而且已经相当普遍存在于群众之中。
 
看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轻视学习”、“学用脱节”两大问题,写进《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是做对了!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轻视学习”、“学用脱节”写进《决定》,写是写进去了。但是,如何解决“轻视学习”、“学用脱节”的问题,又成了新的问题。
 
首先,对解决“轻视学习”、“学用脱节”在认识上要到位。尤其是,对解决“学用脱节”的认识。有人作了很形象的比喻说:“学用脱节”如同“醉酒驾车”,不叫停忧患无穷!“醉酒驾车”,不叫停,还不知道要出多大的车祸!“学用脱节”不叫停,还不知道要出多大的人祸!这个比喻告诉我们:“学用脱节”与“醉酒驾车”给人带来的绝对是祸而不是福。如果,“学用脱节”再继续下去,造成的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学习《决定》不难发现,目前党内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有二:一是,一些党员的党员意识淡化。这是什么概念?就是党员拿自己不当是党员。一个党员都拿自己不当是党员了,实际上就是一个“学用脱节”,披着共产党员外衣,不想履行党员义务的挂名党员,他还有什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可言?二是,一些领导干部言行不一。这又是什么概念?言行不一就是“学用脱节”,“说一套、做一套”。一个领导干部到了“说一套、做一套”地步了,说白了他就是一个的骗党骗人民的骗子。可想而知,党对干部的要求到了一个骗子面前还不是等于零吗?还能谈得上党风党纪的严肃性吗?
 
 所以说,这两个问题都是严重的问题。到底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决定》说的很明白,即:“三个严重“,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
 
既然这些问题都是严重问题,都又是“学用脱节”造成的问题。因此,必须对“学用脱节”叫停!但是,对于“学用脱节”不是说叫停,就能叫停的。因为,“学用脱节”已经成了老习惯,对长期的老习惯叫停是不容易的,需要动大手术“换脑”才行。
 
对“学用脱节”问题,首先要弄清产生“学用脱节”的原因,只有把原因找到才能叫停。产生“学用脱节”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与客观方面的原因,有态度与水平方面的原因,有思维与意识方面的原因,主要原因还是思想上的原因,在思想上存在着学习“无用论、无效论、无关论”。因此,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无用论、无关论、无效论”思想支配下,在学习上搞表面化,一阵风式、假大空式、花架子式、手电筒式和蜻蜓点水式的形式主义。
 
但是,产生“学用脱节”直接原因是干部“品行”和“本事”。“有本事”的干部品行差也会“学用脱节”,“品行好”的干部没本事也会“学用脱节”,只有“品行好”、“有本事”的干部才不会“学用脱节”。
 
老百姓俗称“品行好”、“有本事”的干部为“双料干部”。“双料干部”是中央要求的老百姓最喜欢的干部。“品行好”的干部,心平和、作风正、讲公道、靠得住。“有本事”的干部,能力强、会干事、发展快、实惠多。然而,也有些老百姓往往偏爱的是“有本事”的干部多,偏爱“品行好”的干部少。他们感到,“有本事”的干部让老百姓得到的实惠比“品行好”的干部多。有的人公开的说:只要领导干部给你的实惠多,管他“品行”好不好干啥!
 
但是,现在的干部都是“单打一”,不是没本事就是品行差,不是品行差就是没本事。“品行好”的干部,往往缺本事、能力弱、干练差、发展慢、实惠少。“有本事”的干部,往往缺品行、心不平、想邪门、不公道、靠不住。因此,品行又好、又有本事的“双料”干部是不多见的。所以,要解决“学用脱节”问题,必须多出“品行好”、“有本事”的“双料”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