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悬了,房子的本质是商品


清议:别说悬了,房子的本质是商品

 

各地房价的快速上涨与不断爆出的地王,令政府与社会舆论再次聚焦国内房地产市场。不过,稍加留意,不难发现其中有太多非市场甚至是非经济的说法,还有的重提所谓新加坡经验,企图以外国方式解决中国问题……

 

经济学当中有一条重要的研究方法,即“遵循本意”。意思是对待任何经济问题,都应当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从本质出发,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房子的本质是什么?在市场交易的房子,其本质就是商品。这一点毋庸置疑。

 

既然是商品,那么,市场规律决定了,只要是供不应求,房价必然上涨;反之,则下降。

 

在很大程度上,国内房价之所以总体保持大幅上涨态势,根本原因是政府长期无视市场规律,人为抑制房价上涨。事实证明,这种人为干预的做法,即使短期内会有一定效果,但是,最终的结果是相反的:在针对需求采取的干预措施压制但无法消灭住房需求的情况下,被压制的需求会在积累效应下突然爆发;在针对供给采取的干预措施约束了土地供给、减少了开发商融资以及降低新房开工率的情况下,面对需求刚性,供给缺口越来越大;二者共同决定了房价的快速上涨。

 

从这一角度看,所谓开发商暴利问题,其实也是政府政策不当以及扭曲市场供求关系的结果。

 

必须承认,房子作为商品,有其特殊性。在国内,由于现行土地一级市场采取国家专卖制度,出让土地使用权所得归政府财政收入,因此,政府是房地产市场的利益攸关方,并从地价上涨当中获取巨大利益。鉴于土地出让金的本质是税收,连同在开发环节、销售环节另有形形色色的税收科目,房子便成了高税率商品。按照商品的总税率计算,即全部税收对房价的比率,考虑到税收当中既有价内的,又有价外的,房子的总税率甚至可以超过卷烟。此前政府曾竭力为房子的总税率辩解,如今,随着不时有土地拍卖价格高出底价一倍以上,说房子的总税率超过50%,一点都不夸张。

 

既然房子的总税率如此之高,抑制房价当然首先是政府的事。但是,政府应当做的,并不是继续限制供给与约束需求,而是增加供给与满足需求。

 

明摆着,如果政府决心加大明年的土地供给,开发商便不会在年底冒险高价拍下建设用地,未来的房价也不会因为土地成本高涨而预期大幅提升。如果政府维持二手房税收优惠政策不变,年底前的二手房价格也不会出现暴涨。

 

遗憾的是,政府的许多说法远远偏离了房子的商品本质。比如说,在恢复二手房全额征收营业税的公示当中,政府使用了“打击”这个字眼来对待打算出售二手房的居民。既然是政策不当导致了房价上涨,那么,试图从二手房交易当中谋取利益,就是一个标准的市场行为,原本无可厚非,哪里够得上是政府“打击”的对象。别忘了,国旗上的四颗星,其中一颗就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话说回来,就算当年陈云在上海抑制物价,最终也是靠增加市场供给方才奏效。

 

再比如说,浙江省省长说经适房要建在内城区,而不是建在地价便宜的新城区。毫无疑问,这也是违背市场规律的。说起来这位省长明显忽视了房子作为商品的本质。就算这样的经适房卖的便宜,但到了业主手里,他不会在取得合法产权后卖高价吗?糟糕的是,这其中还免不了会滋生权利寻租与官员腐败的问题,哪里轮得上普通百姓购买。

 

至于有人重提新加坡经验,我看是十足的废话。新加坡那个弹丸之地,国民几乎100%是城市人口,但中国的农民占总人口的65%。我丝毫不怀疑,加快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尊重房子的商品属性,尊重市场规律,持续增加居民住房土地供给以及连带的城市公共建设土地供给,是不二道路。

 

说到底,房子就是商品,忽视了这一本质,有关房子的各种问题只能越来越严重。

 

最后说一句,再给一年时间,如果房价上涨问题还是解决不了,连房子是什么都搞不清的执政团队就辞职向人民谢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