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在音乐中绽放异彩
——浅谈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赋予音乐教学的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探究,不断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应该营造宽松氛围,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创设感人情境和竞争环境,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 创新 氛围 兴趣 情境 竞争 活动
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是当今时代最宝贵的财富,而学校就是知识传播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学校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音乐学科的创新性特征,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下面结合实际情况,谈一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Ⅰ.营造宽松氛围,唤起创新意识
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教学各个环节中,鼓励学生自行探索,使学生敢疑、敢问、敢唱、敢于标新立异,允许学生保留不同意见,即使错误的见解也不应该立即给予批评,而是引导学生从错误中获取经验。整个教学过程应该是民主、自由、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在师生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学生既不放任自流,有不过于拘谨严肃,在课堂上形成一种友好、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放得开。在教学《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时,我故意营造和谐、民主的环境,稍加点播以后,很多同学们自告奋勇地走到讲台上,为歌曲伴舞。他们都很投入,动作到位,能准确地体现歌曲特点。学生们长期在这种宽松环境中,都能够积极参与,积极动手动脑,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支持。
Ⅱ.引导学生参与,激发创新兴趣
教育的任务是让每个学生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能。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在音乐课上,教师必须提高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意愿,通过师生间交流,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创新中来。音乐课堂上,学生自己编排舞蹈,自己制作小品,有的同学用口技模仿动物、鸟的叫声,还有的自制简单的乐器,把柳树枝的皮抽出来,挖几个小洞就成了小笛子,还有的用空啤酒瓶装不同量的水制成“编钟”,都演奏出旋律优美的曲子。就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畅想,自由创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使创新意识得到增强,让同学们产生浓厚的创新兴趣。
Ⅲ.创造感人情境 引发创新灵感
音乐是有灵感的艺术,只有创造与音乐情境相融合的环境,才能使学生很快进入音乐天地。把自己的真理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创设生动感人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例如:播放音像作品,运用电脑多媒体,歌词朗诵,讲故事,舞蹈……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思维得到加强锻炼,会超越经验世界。播放《青春舞曲》时,学生被优美的旋律感染,心灵受到深深触动和震撼。他们现场编创出舞蹈片段,而且情感真挚,动作到位,深深地感动了老师和同学们。此时一个小小暗示,都能使灵感之泉喷涌。
没有情感就没有创造,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充分挖掘歌曲或乐曲的深刻内涵,充分利用能够激发学生情感的手段,以情激情。学生在这种富有情感的意境中用心去进行自己的创造,同时也再次感受到创新的无穷魅力。
Ⅳ.创造竞争环境,提高创新水平
在竞争的环境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所以,教师应该善于创造竞争环境,让学生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要敢于超越自我。让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去开拓。在不断追求新目标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水平。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开展歌曲接龙比赛,歌曲创造,通过竞争,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走出了课堂学习的狭窄范围,走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音乐天地。
Ⅴ.利用课外活动,升华创新能力
音乐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时间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多种渠道,借助社会力量,组织开展音乐活动。把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想象,为学生提供艺术创造的源泉,而且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动力,确立创新的理想。例如学校的合唱队演出,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为在演奏、演唱、伴舞时,学生们必须进行多向思维,他们要记住速度、音乐高低、节奏等等多方面要求。另外,学生经常参加一些演出和比赛,都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学生接触面广了,胆子大了,自信心足了,发展升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巧妙设计,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课堂上的每一个出发点,都着眼于学生,尊重他们的思维,尊重他们的做法,尊重他们的生命发展需求。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理解音乐,放飞思想,赋予音乐课堂生命活力,让创新在音乐课堂上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