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的种族心结,不是一杯啤酒可以消融的,正如美朝的深刻矛盾,不是一次访问就可以化解。但不论是心结,还是矛盾,总是有消融的机会,有化解的可能 8月5日,在洛杉矶博班克机场,被朝鲜拘押了将近5个月的女记者凌志美、李诚恩终于重新踏上美国土地。主演了这一幕“英雄救美”的主角,前总统克林顿,则选择低调,一言不发。而幕后的导演奥巴马,相信正看着电视,庆幸这一营救行动的成功。
这次行动,从“救人”这个角度看,无疑是成功的。女记者与亲人紧紧拥抱、泪水和着笑容的场景,打动每一个人。美国社会重视生命的价值,“嗷嗷待救”的女记者、神秘莫测的金正日、单骑救美的前总统,足以构成一出精彩好莱坞大片的全部要素,当然会赢得民众的喝彩。
在此时,白宫也好,希拉里也好, 都一再否认女记者获释与朝核问题相挂钩,一再否认与金正日有秘密交易,朝核问题的解决,涉及多方面的利益,不是朝美双方就可以解决的,更不是克林顿一次秘密飞行就可以搞掂的。克林顿救人使命的成功,并不一定会转化成奥巴马的外交胜利。相反,与金正日相比,美国付出了更高的外交代价。奥巴马也面对着“奖赏独裁者”的指责,也要付出相当的政治代价。而但不可否认的是,朝美之间因核试验而紧闭的大门,打开了一条缝隙,多了一些斡旋的空间。不久前,在朝鲜核试验之际,国际紧张局势一触即发。在记者被判12年劳教之际,人们悲观绝望。在这种情况下, 两国却开通秘密“第二渠道”, 上演了一出让世界惊讶的好戏。
而成功的要素,最重要的是奥巴马外交,少了一些僵硬,多了一些灵活。回想布什上台伊始,把朝鲜贴上“邪恶轴心”的标签,美国自己把大门关上,朝美关系走上了死胡同。奥巴马、希拉里上任伊始,就提出“智慧外交”,而“智慧外交”的真谛,就是要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从现实主义出发,在僵局中寻求突破,在“无解” 中找到答案。这次行动,应该就是“智慧外交”的一次小试牛刀。
曾记得,在洛杉矶,曾听到一位资深的外交官说,“外交,就是关上一扇门的同时,打开一扇窗。” 他讲述了在台海关系紧张之际,两岸人士如何私下里接触,建立联系渠道的故事。
外交如此,内政何尝不是如此?就在几天前,奥巴马请哈佛黑人教授,与曾经逮捕他的白人警官,在白宫的玉兰树下,摆开的啤酒会,其实也是一个化解僵局,寻求突破的例子。奥巴马责骂警官“行为愚蠢”的时候,把自己陷入了种族问题的陷阱,而这是他在竞选时所竭力要避开的,只要回想起竞选时,与他前牧师“断交”的例子,就知道在美国,种族问题是一个何等敏感的问题。奥巴马“行为愚蠢”话音刚落,民调顿时下跌。指责他人“种族主义”,反倒自己背上了“种族主义者”的黑锅。
好在奥巴马是个聪明人,一个“啤酒峰会”,坚持己见的警官,血气方刚的教授,仗义执言的总统坐在了一起,在啤酒的香气中,怨恨消融,和气增生。警官要安排与教授更多的会面,教授要给举报自己的女邻居送花。一场风波在杯中平息,奥巴马可以把精力集中在健保改革等更重要的议题上了。
当然,美国社会的种族心结,不是一杯啤酒可以消融的,正如美朝的深刻矛盾,不是一次访问就可以化解。但不论是心结,还是矛盾,总是有消融的机会,有化解的可能。别把话说死,别把事做绝,即使是在遭遇最极端的情形下。善于在黑与白中找到灰色地带,在大门紧闭后找到窗口,这才是为政之道。而动辄以敌我画线,以“政治正确”为行动的最高指南,只会树立更多的敌人,最终把自己逼到绝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