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一年祭:实用主义救了美国


    在金融危机来临一周年之际,这场没有“盖棺”,更无法“论定”的危机提供了我们观察美国政治经济的最佳视角。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市场理想主义”,或“原教旨”的市场迷信害了美国,将美国推进危机的深渊。   

 

 

  2008年9月16日,华尔街百年企业雷曼兄弟轰然倒塌,一场惨烈的危机,从地产业蔓延到金融业和整个经济,从美国蔓延到全世界。危机一年,还没有“盖棺”,更无法“论定”(连30年代大萧条的成因,至今争议不休),但却提供了我们观察美国政治经济的最佳视角。 

  出现危机不奇怪,关键看其如何陷入危机的。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市场理想主义”,或“原教旨”的市场迷信害了美国,将美国推进危机的深渊。   

  始于亚当. 斯密的《国富论》, 认为市场具备自我纠错,自我调节能力,已经成为西方社会从政府到民间的信条,甚至成为迷信。即使历史已经一而再, 再而三提出了反证:经济史上一次又一次的泡沫,即是资产的价格严重背离价值,而市场却无力纠正的例证。从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到美国的铁路泡沫、网络泡沫、房地产泡沫,每一次人们都说,这一次是例外,但时间已经一次次证明, 市场失败了。 

  一年过去,在华尔街造成的巨大废墟中, 美国经济是否已经浴火重生? 负面的消息,主要有失业率已经接近10%,这决定了主导美国经济的消费不会旺盛,商业房地产坏账也有待消化,而一个最大的定时炸弹是美国超过万亿的预算赤字。但正面消息似乎更多,股市狂奔3000点,不是牛市,胜似牛市。在地产、金融、制造业等领域纷纷传出稳定信号,最重要的是,市场与民众的信心在复苏。   

  不得不承认,美国具有强大的纠错能力。且不说其政治体制的韧性,美国民众不惜颠覆传统,把一个以“变革”为诉求的年轻非洲裔推上白宫宝座。在金融救援中,美国暂时把理想、原则抛在脑后,不惜大规模采用美国昔日所攻击、所鄙视的“社会主义”手段,代表作就是“两房”的国有化,以及对AIG,花旗银行等频危企业的大量注资。在“太大而不能倒台”的银行中,唯有雷曼是倒霉蛋,成为政府的弃儿,危机的祭品。   

  在危机救援过程中,最令人惊奇之处,在于美国政府,不管是信奉保守主义的布什当局, 还是尊崇自由主义的奥巴马当局,不管是鲍尔森,还是盖特纳,在政府救援的方式和手段方面,居然显示了高度的一致,就是诉诸政府,而不是诉诸市场,即使是冒犯所谓的“道德风险”也在所不惜。

  尽管平时“理想”,“原则”高唱如云,在关键时刻,还是美式“实用主义”占了上风,主导了头脑,主导了行动。实用主义(Pragmatism)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哲学家的书斋中,却在美国成为一种风行的社会思潮。实用主义将实际经验作为旗帜高扬,判断信仰和观念是否真实在于它们是否能带来实际效果。到了今天,已经很难说,是实用主义塑造了美国性格,还是美国性格塑造了实用主义,还是二者兼而有之。   

  中国人说,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美国人也说,不管政府还是市场,只要能挽救危机就是好手段。现在很多人假设,假如政府救了雷曼,美国和全球将减少多少损失。同样,也可以作这样的假设,假如政府不救“两房”,不救“花旗”,不救AIG,任其倒闭,让成千上万的债权人相今天的雷曼苦主一样,欲哭无泪,社会所要付出的代价,经济要付出的成本,就不知要高多少倍。

  这一次,“实用主义”救了美国。只希望美国“己所欲,施于人”。在对待其他国家,也能“实用主义”当头,而不是理想主义当头。在当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美国和IMF以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 作为救援的前提,锋芒所向,哀鸿遍野,这样的历史最好不要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