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迪拜危机对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这一判断是对的。但“迪拜模式” 之害,不容低估,“迪拜魔咒” 降临中国,也不是空穴来风。
迪拜,距离
但是,在最初的恐慌过后,股民们重返股市,经济学家们开始“事后诸葛亮”:迪拜仅仅是迪拜,不是雷曼,不是美国,甚至不是新加坡或香港。迪拜没有实体经济,迪拜危机的影响有限。中国企业、银行连忙撇清与迪拜的关系。有人甚至说,迪拜之危,成为中国之机。中国有可能接替迪拜,发展“高端旅游服务业”。
如果说,迪拜危机对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这一判断是对的。但“迪拜模式” 之害,不容低估,“迪拜魔咒” 降临中国,也不是空穴来风。
迪拜模式,是典型的房地产驱动经济。在沙漠之中,建立了一个国际旅游中心,航运中心,正在雄心勃勃地要成为金融中心。据说,在迪拜的大街上,竖立一个给迪拜全体市民的广告牌,注解着迪拜精神:“梦想没有极限,持续往前。” 但事实证明,梦想只是一个泡沫,大限就在眼前。辉煌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只是又一次注释一个被无数事实证明的道理:靠泡沫经济,靠房地产业,靠砖瓦灰沙石,是很难托起强盛之梦的。
中国经济结构与迪拜完全不同。有着强大的实体经济作为后盾。但不能说,“迪拜模式”没有降临中国。近年来,在与国际接轨的旗帜下,各地大兴土木,竞豪奢,比档次,要建立各式各样的“国际旅游中心”、“航运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的呼声高唱入云。
而最典型的和最大规模的,就是房地产的泡沫。各地房价如同野马般狂奔。一方面土地不够用,另一方面房屋却大量空置。泡沫的形成,已经若隐若现。高房价对于经济之害,首先是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扭曲配置,大量资源流到这个科技含量有限的领域。其次,房地产繁荣营造了虚假的经济复苏景象。本次全球金融危机,迄今为止中国率先走出,对全球经济复苏的贡献功不可没。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复苏过程中,虚拟经济的带动,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股市的繁荣,楼市的虚涨,吸纳了大量的资金。而经济结构的调整,基本建设则相对滞后。
高房价对于社会之害也不可低估,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蜗居》更是把高房价之害,以“真实得可怕”和“真实得心酸”的方式呈现在民众面前。高房价使得人性扭曲,使得社会畸形。
日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要抑制投机性购房,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这被解读为政府将积极出台政策,对投机性购房行为将进行调控的信号。但是,中国的房地产之所以畸形,首先是因为是一种政府驱动型经济,地方政府依靠卖地收入的利益驱动。在制度不改变之前,扭转房价就谈何容易。
中国的事情,很多叫人看不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凡是经济规律,必然要起作用,凡是经济泡沫,必然要破灭。过去的海南房地产泡沫是如此,日本和美国的房地产泡沫是如此,今天的迪拜也是如此,那么,说中国会例外,是不足为凭的。即使是政府驱动,只会改变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不是改变规律本身。
据说在迪拜,无论你驱车到任何一个角落,抬头总能见到耸入云霄、被称为世界第一高楼的迪拜塔。这座巨塔原本预计在今年9月份完工,但是现在当地人都在担心,迪拜塔可能因此成为世界最高的“烂尾楼”。迪拜塔,因此也就成为“迪拜魔咒”的象征。中国经济只有防患于未然,寻求软着陆之道,否则,各色各样的“迪拜塔”在中国的烂尾,并非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