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十万个为什么


推荐今天博客歌曲第一首,曾轶可的《新的家》。有人问我,曾轶可有何特别之处。很多人会提到她的绵羊音。对我来说,曾轶可,能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触动我们内心软弱的部分
 
我喜欢想事儿,也喜欢问问题,人送绰号:十万个为什么。我的脑子很少停下来,但并不觉得累,因为喜欢在思考和探寻答案的过程中成长成熟。
 
一条新闻:超市卖赠品豆豉引质疑
北京某超市出售瓶身上印有“非卖品”的豆豉,遭消费者投诉。超市解释说,之前进了一批食用油,豆豉作为赠品与油捆绑销售。油卖完了,为避免浪费,超市决定将剩余的豆豉低价卖掉,同时称此举与厂家无关。
 
当然,对于这样一条新闻,大家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比如超市可以将豆豉低价卖给自己的员工、内部消化;可以作为福利奖励优秀员工;可以在之前卖油时有比较好的统筹,对那些购买油的数量比较多的客户多赠送几瓶豆豉;或者超市为了省事儿,直接将“非卖品”豆豉下架,停止销售等等。相信超市能解决好这个问题。
 
但这条新闻最吸引我的注意的,是下面这段话:
市工商局12315热线工作人员表示,没有相关法律规定不准将赠品、非卖品当作产品销售,不过超市的做法欠妥,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质疑,应该更换标签,明码标价。
 
这段话有两处让我觉得挺有意思:
一:“没有相关法律规定不准将赠品、非卖品当作产品销售”——“赠品”“非卖品”这样的词本身所涵盖的意思应该如何界定?
二:12315热线工作人员建议超市“应更换标签,明码标价”——超市更换什么标签?“非卖品”换了标签,标了价,就可以合理合法销售?
 
这让我想起去坐地铁时听到的一段提醒大家注意安全的广播:“列车马上进站,请大家注意安全,远离安全门”。哦,注意安全请远离安全门
 
另一条新闻:看守所死亡嫌犯系用鞋带自缢
在昆明小南门派出所看守所内死亡的盗窃嫌疑人邢鲲,死因确定为自缢,工具是邢鲲所穿高帮鞋的鞋带。案件调查过程中播放了一段小南门派出所候问室的监控录像,表明邢鲲用纸币打开手铐,拿出鞋带上吊身亡。昆明市公安局新闻办主任说办案人员存在工作制度不落实、工作责任心不强的问题,有关方面将依法调查处理。(补充信息:由于候问室的摄像头有拍摄死角,所以那段播放的监控录像并未完整记录邢鲲自缢的全过程)
 
除了这条新闻里昆明市公安局的领导提到的工作态度、工作制度之外,我还关心下面两个细节:
一:那是怎样的一种手铐,用纸币就能打开?
二:候问室的录像监控目的是什么,存在死角是否会有隐患?
 
再一条新闻:我国将视力状况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标准
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网络视频会议,要求将包括视力状况在内的学生体质状况纳入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重庆市的中小学已率先响应,渝中区制订的小学升初中保送政策中已包含视力加分。
 
对于重庆渝中区制订的政策,我想问问:
一:近视眼也可能是因为父母遗传的结果吧?渝中区保送政策中视力加分对这样的孩子公平吗?
二:各学校办学条件的不同,也会对在读学生的视力产生一些影响吧(比较教室内的灯光质量、黑板质量等)?“因”或许是办学条件不太好的学校,承担“果”的却可能是因此而视力下降、保送中不能加分的学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