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官员说“政府不能唯利是图炒地价”,很多年以来,“不明真相”的百姓都被媒体忽悠着相信是开放商在炒地价,现在,总算有政府官员站出来打媒体嘴巴了——此前可能是某些地区的政府在唯利是图炒地价。昨天保利地产把四环靠近五环的地块楼板价炒到了2万5,这导致当地的基础房价立刻要上升到3万元。这目前来看显然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我认为保利地产不是傻瓜,如果首付50%的情况下它还敢拿自己的钱赌博,这足见其对市场远期的乐观。对政府而言,最好的抑制办法就是继续投放地块,降低土地的稀缺性,但那里还有土地么?你拿通州的土地能遏制东四环的房价上涨么?从投资的精明程度来看,全国没有哪个行业会比房地产开发商更懂得市场经济、更懂得用大脑而不是屁股去思考,相反,一些“不明真相”的媒体和“不懂装懂”的砖家反而是喜欢混淆视听的帮凶。
不说房市的话题,说说车市吧,年底12月是各厂商的感恩月,对车主而言,这个年底也没啥好消息,偶尔有人会炒作一下某些厂商虚报销量的问题。别埋怨厂商,制造销量假象很多年以来都是这个行当的常识了。比如此前某车主刚买来的新车就有首保记录,按照虚报销量的思路,这位车主显然并非真的是买了辆二手车,而是经销商为了满足厂商虚报销量的口味,只好通过做单的方式做大销量——有系统的首保记录为证,厂商乐于相信,经经销商乐于拿到返点,车主嘛——如果经销商有办法消除这个错误,其实和车主没有什么关系。
2009年车市是很火爆,但对厂商而言,恐怕未必是卖得越多越好,产销平衡其实是最佳的。需求过多的话,生产不出来,虽然名声好听,但没有实车,等你造出来了,车主可能又跑了。需求过少,积压更是可怕。所以,要找到平衡点始终是门艺术。可能某些媒体天真地以为厂商的产品越紧俏越好,所谓饥饿销售法其实远没有看上去那么有效——车主不是傻瓜,第一个玩这招的厂商、经销商可能可以用信息不对称的便利赚到第一桶金,但第二个、第三个再玩这招就会招致车主的报复——在产品替代性越来越强的时代,你制造饥饿其实就是给对手制造机会,而机会永远都不会再来。所以,虽然最近两年其实没有几个厂商有新工厂竣工,但已经罕见有厂商再大范围用饥饿销售法来获得产品的超额利润了。你别拿某厂商加价的事情说事,那不是饥饿,那是定价的艺术,低价策略,然后把溢价让利给经销商,通过价格歧视,在不同地区谋求不同支付能力车主的青睐,这是升级了的饥饿销售法,习得此道的厂商才是真正的销售艺术家,毕竟,要知道什么价格定的让经销商有销售积极性,让车主趋之若鹜,这并不容易。
关于销售定价的话题还有很多很多,有一点是:厂商肯定得唯利是图,否则这个市场会非常糟糕,不仅车主拿不到他们喜欢的车,厂商也无法为2010年制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关于这些,我暂时打住,完成今天的工作我们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