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的空中记者会有何“特别”之处?
11月6日上午9时许,温家宝总理乘坐的专机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飞往埃及。途中,温家宝总理来到记者舱看望大家并把大家请到他在前舱的临时“办公室”,召开了一场“特别”的空中记者招待会。(2009年11月7日人民网)
温家宝总理出访,当然离不开随行记者。而在旅途劳顿的专机上,温总理召开空中记者招待会,的确让人觉得新鲜,同时也传递出了很多“特别”之处。
其一,总理特别“忙”。日理万机的温家宝总理,总给人一种很忙很忙的感觉。就拿这次出访非洲来说,“我今天早上去了八宝山给钱老(钱学森)送别,然后是直接赶来机场的。”从温总理向大家介绍的访问行程安排来看,与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总理纳齐夫会晤、在阿盟总部演讲、出席第三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会见10多位非洲领导人、举行中外记者会……在埃及的两天半时间里,总理要出席35场活动。早上8时开始工作,一直要忙到深夜。日程手册多达100多页。时间对于总理来说,太宝贵了。尽管还有很多问题想问,但记者们实在不忍心再“缠”着总理了,总理太累了,总理太辛苦了。
其二,总理特别“亲”。亲民爱民,是温家宝总理一贯的作风。总理来到群众中间,总能从总理的一举手一投足中,感受到总理的那一份亲近、亲切、亲和。以往经历告诉我,专机飞稳后总理就会来记者舱看望我们。很快,温总理出现在大家面前。他像往常一样,与每个人亲切握手,见到熟悉的面孔,都能叫出名字。温总理神情凝重地说:“这两天,我的心情特别不好。”曾经与自己有着忘年交之情的钱老(钱学森)的突然离世,怎能不让总理动容动情。温总理说:“我是第一时间得知钱老去世消息的。钱老是我的老师,我们是忘年交。我非常怀念他。这些天,我一直在翻阅往日与他的通信和写的日记。”从总理叙述的与钱老的往事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这位年近七旬的老者感情丰富细腻又可亲可敬的一面。总理始终把自己当作普通群众中的一员,丝毫没有某些官员的那种官架、官样、官谱、官威,与总理交流,是一种享受;与总理见面,是一种荣幸。有这样一位极富亲和力的总理,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幸福。
其三,总理特别“谦”。谦虚谨慎,虚怀若谷,是温家宝总理作为大国总理的一种风范。他平时与人交流,一点都不掩饰自己,一点都不装腔作势、拿腔拿调,而是很谦和,很谦卑。温总理略带歉意地说:“出访安排很紧,能回答大家提问的机会可能不多。现在,我愿意先开个空中记者招待会,作为补偿吧!”这是一种怎样的平等,这是一种怎样的谦卑。总理每次记者招待会或对话交流的开场白,往往都很能打动人,都很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这已经不仅仅是语言的魅力,而是总理谦逊谦和谦卑精神的一种化身。也正因为如此,总理的见面会、记者会等,常常临时决定、临时选择、临时召开,地震现场、空中机舱、田间地头,都能看到总理与群众在一起,交流思想,解疑答惑,共话民生。
其四,总理特别“智”。总理的记忆力特别好,总理的学问特别高,总理的观点特别精辟精到,充满智慧,这是每次总理的谈话都能给人留下的深刻的印象。谈起和钱老的往事,总理非常动情,也非常投入;谈起非洲,总理更是如数家珍。“我担任总理6年多来,80多次会见非洲国家领导人,包括41个非洲国家的37位总统、18位总理和4位副总统。如果加上这次要见的,就更多了。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同非洲国家的交往很密切。”温总理说:“提起非洲和非洲人民,我首先想到的是亲切友好、相互帮助。中国人民同非洲人民的亲近感是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最为可贵的是,世界、中国、非洲都发生了沧桑巨变,但中非友谊没有变。究其原因,就是双方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这是中非关系的基础和本质。我怀着对非洲人民的友谊以及深化中非合作的愿望和信心,第三次远赴非洲访问。”谈起中非合作、中国援非目的以及对中国企业和公民的要求,总理见解独到、言辞恳切、充满期待,都给人留下难忘的回忆。
“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一场特别的空中记者招待会,传递出了总理特别的爱、特别的情,让我们感受到了特别的温暖、特别的力量。总理的友好合作之旅,必将给非洲和世界人民带去信心和希望。
(倪洋军)
相关新闻:
一场空中记者招待会
温总理的空中记者会有何“特别”之处?
评论
编辑推荐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