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5日,“2009第三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银行业未来新审视”。以下为中国银行业管理监督委员会首席顾问沈联涛部分发言实录:
沈联涛:中国的银行结构还在转型。所以很多这种风险管理的挑战是非常大的。那么这个风险管理变成一个什么大问题呢?我们大家知道了有五个认识,认识你的风险,认识你的客户,认识你的交易对手,在中国要加一个是认识你自己,要知己知彼,我们要认识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对风险定价,要对冲风险,对压力测试。这些大家都知道,问题是怎么做?我们要看清楚不同种类的风险的管理。
中国传统是信用风险。当然现在利率也开始转了,税率也开始转了,你的市场风险大了,你的操作风险也大了。我们现在有很多创新,创新便成了信用风险和行为风险是非常大的。这种加减变成一个很难管理的风险。但是最终还是一个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公司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和架构,你的风险在每一个客户,每一个对手都会有问题。所以我们传统控制风险,走客户的到现在还不足。
这从我们银监会几年的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才明白这个道理,就是为什么银行在很多地方看不到风险。就是一个交易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风险。一个客户购买你的产品,如果你的前台没有解释好,如果说它的道德有问题,他的激励机制有问题,他就会创造风险。所以我们的额度是风险控制在操作层面上的主要工具,我们每一层都要看清楚这样的风险。这个监管非常艰巨,也不是隔业就可以做到的。在中国大家知道德隆的事件,你看到他的上市公司看不到他的合资公司,你看到他的上市公司,看不到独立子公司,看到他的子公司看不到他的离岸的SID和SPD,所以你交易对手后面的风险有多大你不理解,照样干扰到风险。比如说中国有一个银行和四个交易对手打交道,忘记了一点,他们后面的最重要的交易对手是雷曼。雷曼一倒闭,你这四家银行同样会出现毛病。
我们现在用的风险管理模式有控制这种风险的吗?没有的。所以风险控制的数据是非常关键的,这也不是高层看电脑就可以看到的。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看到的系统他太集中,去了不同的观念。所以我们客户额度系统设计里的关键功能是关注客户和交易对手真正的风险在哪里?我们没有这么看,以为请了一个风险官就可以看到这些风险,看到下面一层层的风险。所以中国银行业的风险改革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所以我们面对的问题是说综合客户负债管理系统,要实时监管,额度管理,资料管理、押品管理、状态管理、使用管理,你的系统是否能在线实时的执行这些管理,如果没有,你的风险管理还没有足够。
我们中国的银行业,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比较初步发展的服务业。是经营信用的行业,是以民为本,以信为本,以德为本。没德的话,最后你欺骗了你的客户,你的交易对手。他亏了你赚了,这是德吗?这是信吗?这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最大的问题。我们的老式的金融管理系统出现大问题之后,对我们中国的金融管理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所以大家不要忘记风险管理已经是一个核心业务,要董事会,高管理干部,员工全面负责风险管理。这一次网络危机,员工又要宽,又要细,又要懂得IT,也要懂得业务和客户,懂得整个业务链的风险。我们的很多的风险管理还不是很成熟,现在已经有很的挖掘软件去查这种系统性真正的风险在哪里?工具是有了,会不会用最后还是靠人,这个系统性问题,最关系的,最后还是行为跟激励机制,也就是一个银行文化的问题。谢谢大家。
国内银行业风险管理还很不成熟
评论
编辑推荐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