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驳中日挤压韩国“三明治夹心论”


中国发展韩国受益

韩国关税厅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韩国实现出口额2940亿美元,进口额2603亿美元,实现进出口贸易顺差338亿美元。其中中国、美国、日本等前10大进出口贸易伙伴国占据着进出口总额的60%,对日顺差及对日逆差均呈现较大的增长幅度。

出口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占出口总额的61.0%,达到1792亿美元。其中,中国占23.6%达到694亿美元,依次是美国(308亿美元),日本(176亿美元),中国香港(157亿美元),新加坡(111亿美元)等。进口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则占总进口额的67.2%,其中:中国(439亿美元),日本(399亿美元),美国(234亿美元),沙特阿拉伯(161亿美元)等分别位列前4位。

1-10月份韩国进出口贸易顺差国(地区)共计165个,贸易逆差国(地区)则共计66个。中国则以255亿美元,位列韩国进出口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与此同时,最大进出口贸易逆差国日本,韩国则收获了高达223亿美元的贸易赤字。

尽管“韩国从中国赚钱为日本做嫁衣(韩媒报道标题)”,不过眼下韩国国内还是开始流行一种论调。即不少人开始担心韩国经济将重新陷入中日挤压的“三明治夹心”囧境,并发出韩国应警惕出现夹在经济崛起的中国与经济强国日本之间,面临左右为难处境的警告。

偏激的中国威胁论

本月25日韩国权威机构三星经济研究所发布《2010年韩企五大危险因素和应对方案》报告警告称:“因中国企业的追击及日本企业的反击,韩国企业极有可能遭到‘新三明治夹心’危机。”

三星经济研究所本月25日发表题为《2010年韩企五大危险因素和应对方案》的报告。报告警告说:“因中国企业的追击和日本企业的反击,韩国企业有可能遭到“新三明治夹心’危机。”

进一步的理解则是,中国企业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正在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扩大全球市场份额,中国则正在逐渐发展成为经济强国;日本企业则以大刀阔斧的结构调整和研发投资,为危机后的重新飞跃“秣马厉兵”;韩国企业更应该“戒骄戒躁,殚精竭虑”,感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压力感,树立一种“哀兵必胜”的危机心态。

   韩国国内媒体举例称,中国的华为集团在一直由发达国家垄断的通讯装备市场,力压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等著名企业,继思科之后登上了世界第二位。此外,中国政府在“内需国造”的价值理念下,将大部分造船订单集中“分配”给本国企业,因此,本月初在造船业手持订单量反超韩国。

   业内分析人士则表示,事实上,中国政府是否存在“内需国造”的价值理念,颇为值得商榷。无论是家电下乡、汽车下乡、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均对外资在华企业及海外进口企业“积极开放”,中国一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立场并未改变,同时并未放弃一贯坚持的“开放竞争”的市场准则。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今年年初中国政府出台的汽车、造船、轻工等10大产业振兴规划中,鼓励外资进场,鼓励技术引进,鼓励中外合作的原则和立场也极其鲜明。但是却被指称所谓的“内需国造”,简直是无稽之谈。中国逐渐发展成为经济强国,并不是以牺牲别国经济为代价,而是立足于本国经济,基于“开放、分享、融合”的理念参与全球经济的发展,致力于与世界各国戮力共克,共同战胜这场百年一遇的全球经济衰退。

种种迹象表明,正是得益于果断地加快在华投资速度,以及中国政府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经济刺激政策的拉动,三星电子、LG电子、海力士半导体以及现代汽车等韩企,才得以在全球经济衰退中找到一个抵御经济衰退寒潮的“避风港”。255亿美元的中国对韩进出口贸易逆差,即可足以说明中国市场对韩国经济而言,并非威胁而是机会!

该人士进一步明确表示:“之所以出现中国经济强国威胁论,出现“核心技术外流论”等,为韩企在华投资设置障碍的不和谐声音,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个别人或团体,继续沿用‘中国威胁论’的过时思维,压根没看到‘中国市场全球共享,中国成长世界进步’的现实。

威胁论应该休矣

   另一方面,韩媒称,日本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吃尽了日币升值,反应滞后的苦头,目前已经“剜去腐肉准备反击。并将索尼、东芝等9大日本家电企业出现严重亏损的主要原因归因于三星电子、LG电子全球市场份额节节攀升的竞争因素。进一步推论出,上述企业将其损失的近一半—8118亿元投入经营结构调整,以图东山再起,向韩国对手发起反击的”日企威胁论”。

  韩媒称:直到不久前,韩国经济的“三明治夹心”处境才得以发生逆转。即韩国经济相对中国而言,在技术领域优势明显;相对于日本,在家电、汽车、半导体全球市场份额方面占优。因此,开始出现韩国经济夹在两国之间反而会更加有利的说法。因此,被视为对此前的“三明治夹心困境论”的一种颠覆。不过随着中日威胁论的返潮,“三明治夹心困境论”开始显现出战胜“三明治夹心有利论”的苗头。

  对于这一点,该业内人士表示:“日企的亏损与其国内经济、(全球)市场结构、运营体制等内在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与韩国、中国及其他国家同类企业全球市场份额的提升仅仅有着一定的间接关系。内因决定成败,外因影响成败的程度。但是将两者颠倒过来,把日企严重亏损的原因以及日企即将进行的维新,视作韩企的成功及对成功韩企的威胁,显然难免‘自视甚高’且‘本末倒置’之嫌。是以,所谓中日威胁论应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