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互相学习的五件事


在最近一期《南方周末》上看到一篇短文,提到美国《时代》周刊近期发表的一篇文章:美国可以向中国学习的五件事( Five Things the U.S. Can Learn from China )。我特意找到这篇文章,看看美国人可以向中国学习哪五件事:

1.Be Ambitious 要有雄心 前中国美国商会主席詹姆斯·麦格雷戈现在是一名商业顾问,经常在两国之间穿梭。他说:“我们可以向中国学习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要设立目标、制订计划,全力推动整个国家向前走。中国人有五年计划,他们时刻牢记这些目标。这些计划不是决定哪个工厂获得哪些原材料,制造什么产品,如何定价以及销往何地等等。他们现在的计划包括,我们如何在五年内建立一个世界级硅片产业?我们如何成为世界上有影响的汽车制造业国家?”

 

2.Education Matters 重视教育:经过几十年的投入,目前中国的教育体系已经覆盖偏远的农村地区,现在文盲比例已经不到10%(美国是14%)。在城市,学生们不只是学习阅读。他们还要学习数学和自然科学。一位前美国驻北京高级外交官说:“他们在基础学科上做得很好,特别是数学和自然科学。我们也应该这样做。中国孩子走在了我们孩子的前面。”

 

3.Look After the Elderly 照顾老人:在中国,养老成本大部分是家庭承担。对于数百万贫困的中国人而言,这是一种负担也是一种责任。一旦中国变得更富裕,需要对其养老系统进行较大的改革。然而,在美国,数百万家庭会考虑是否作出把年迈的父母送到养老院去的残忍决定。

 

4.Save More 大量储蓄:为什么美国需要学会一点节俭精神呢?因为充足的储蓄,包括政府和商业储蓄,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长期金融健康的指针。高储蓄可以推动投资增长,接着推动生产力提高、创新和就业增加。简而言之,储蓄是良好经济的种子。

 

5.Look over the Horizon 放长眼光:许多外国人在中国时都感觉到一种活力,奥巴马总统也许也能感觉到。这种活力不止来自随处可见的一些热烈活动,也来自一种能驾驭大事的自信和眼光。中国政府积极地修建基础设施,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就业。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的郑丁贤据此提出中国可以向美国学习的五件事

(摘自《南方周末》)

《时代》周刊列出五件事要向中国人学习。另外五件事,或许中国可以向美国学习。


1.美国大学,首屈一指。美国人也许不是最用功,但美国大学能培养最好的人才,它们拥有庞大的资源,吸收全球最杰出的精英。哈佛大学每年的预算,可能是中国50所顶尖大学的总和。


2.美国公司,创意领先。全球最顶尖的公司大部分在美国。微软、英特尔、西斯科、波音……无一家中国公司可望其项背。未来的竞争,是以科技、知识和创意为战场,这些都是美国公司的优势。中国公司还是以制造业为主,产量惊人,但缺乏科技、知识和创意元素。


3.软文化风行全球。美国的软文化力量仍是绝对主流。从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美式快餐,到iPod、iPhone、youtube、谷歌,这些软文化已灌到世界每个角落。中国文化连多数中国人都没兴趣了。


4.军事力量,独领风骚。从陆地、海上、天空到太空的军事力量,美国还是遥遥领先。


5.制度健全,自我更新。美国权力制衡完善,行政机构效率良好。民众权利得到保障,民意自由表达,腐败难以滋长。这些条件,是社会稳定的根本,也是国家进步的动力。
只要学这区区5件,即使学到一两成,也已可以跻身真正的强国之林。

 

《南方周末》点评到:美国学中国的那五件事比中国可以向美国学的五件事,难得太多了。
我感觉《南方周末》记者说反了,美国人那是在学中国人谦虚,中国要学的这五件事可比美国人难多了!美国人向中国人学的那五件事,大部分是形势所逼、憋屈太久所致(如雄心、储蓄高、养儿防老等);而中国人向美国人学的那五件事,哪一件不是真正的实力?!

有意思的双方都要学习对方教育,美国人认为我们基础教育搞得好,数学和科学课程超前,说明美国人头脑还是比较清醒的;而我们的教育部头脑就相对不那么清醒了,不仅不作为,而且乱讲话,搞得总理都看不下去,亲自到中学听课,亲自给教材纠错。

详见:

 

《时代周刊》原文:

 Five Things the U.S. Can Learn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