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将在开疆扩土以及保家卫国的时候,是国家与民族少不了的脊梁,但国家安定之后,那些没有战死沙场的人的下场,怕都或者是如宋太祖一样地被“杯酒释兵权”,或者如明太祖一样地被诛杀。
文臣就是要誓死进谏,进谏的时候都要做好“不成功则成仁”的思想准备。经常有大臣会由于说错了一句话或者是用错了一个字而身陷囹圄,或者被发配边疆,甚至身首异处还要“谢主隆恩”。更有甚者,被灭九族、被刨坟掘墓鞭尸的也是不胜枚举。虽然貌似只有焚书坑儒的只有秦始皇,但实际上历史上的臣子都没有得到一天的安生日子,比如朱元璋就曾经因为不爱听孟子的话,而把他“请出”了神圣的殿堂,甚至新中国成立之后依然出现了十年浩劫与打到孔家店,受到迫害致死的又数不胜数。
虽然不至于都像明成祖朱棣那样灭了人家方孝孺十族,但总是给人伴君如伴虎的感觉。时刻要提防文字狱的伤害。即使是像以虚心纳谏著称的李世民那样的“明主”,对敢于直谏的名臣魏征也曾经多次动了杀心,在魏征死去之后,那个唐太宗也曾经网罗罪名将其鞭尸;即使是作为千年名相的张居正,虽然贵为帝师、权倾朝野,为明朝延续将近80年天下的功绩,都要在死后蒙受不白之冤,被那个曾经情同父子的万历皇帝鞭尸示众,直到身故半个世纪之后才被恢复名誉权。
在当今,中国的经济学家依然没有脱离古代文人臣子的下场。他们在现世总是没有那些从事自然科学与历史文化的教授们那样受到善待。
相比之下,他们真的是颇为不招人待见的群体。说轻了等于没说,说重了自己又会有莫名的危机感,措词又容易招致别人的断章取义,甚至会成为众矢之的。他们不仅要提防得罪了当局而遭文字狱;还要遭遇被老百姓戳脊梁骨,承受骂名;更要经受良心的反复责问。他们在中国的生存状况很尴尬。
同时,他们也要面临物质生活的压力。
关于这一点,本人已经在一年前的《御用文人、经济传教士与草根经济学者(11月12日)》《不要错怪教授(11月16日)》,《学者的安身立命之道(11月18日)》《不做卖国者,就做分裂者——对吗(11月29日)》等文章中有所论述。
他们的言论与成果或者被束之高阁,或者被封杀而不能做到下情上达、所能够追求的仅仅是在残酷的现实社会中养家糊口,卑微地“为五斗米折腰”了。
当然,这似乎只是中国的经济学家在中国所承受的遭遇,国外的经济学家来到中国,却会被奉若上宾,不仅受到百姓的追捧,而且成为当局的喉舌——媒体的嘉宾,在媒体上更是侃侃而谈,结果却轻易地逃脱了干政的罪责。俨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贤人雅士。
总体而言,经济学家是理性的群体,说一些危言耸听的话,但当局可以自行决定到时候听谁的、不听谁的,即使听了、有了决策都未必会执行得不折不扣,并很到位。因为这不单纯是改变几个决策者那么简单的事情,而更重要的是终端老百姓的选择,以及之间的执行者。
因为很多时候,普通草根百姓听不懂他们所说的,媒体出于明哲保身因素考虑,也会遗憾地拿下他们的文章,甚至当局都会认为他们是在“妖言惑众”,制造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所以,他们随时要做好在媒体上被封杀,在人身自由上遭到限制的准备。
他们所面对的市场却是感性的,不仅老百姓是感性的,执政者更是感性的,颇有些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味道。
——在中国的经济学家,生存实属不易;能够持之以恒地去做研究、不惧任何艰难险阻地去为自己的思想理论奔走呼号的就更是值得尊敬的。
即使他们所说的很难被我们当下就接受,还是宽容一些的好。
贾春宝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