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不弃的政府大院可以感动中国


周明华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河北大名县,县委、县政府大院大部分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一用就是50年。还有建于1921年的旧楼仍在使用,县委组织部仍在一楼办公。记者看到,该院一排排平房的屋顶上,前段时间突降暴雪留下的积雪未消,屋檐挂满冰柱。当地百姓称:“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高的大楼是医院,最破的房子是县委县政府大院。”(11月23日《中国青年报》)
 

估计是时下诸如“白宫”类机关楼的曝光率过高,不少网友读到此则报道后竟纷纷“逆向”评价:“不可信、是作秀”。网友的这种心情不难理解,一些地方的公仆似乎好大建楼堂馆所这一口,而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在频发文件要求彻查和严禁党政机关大建豪华办公楼现象,但收效不佳。有将镇政府修成“天安门”的,有将区政府打造成“白宫”的……可谓“严禁算你的,建楼算我的”。且时至今日,公众尚未听到一顶“乌纱帽”清脆落地的原因是那幢鹤立鸡群的机关大厦。
 

但就此将大名县委县政府机关大院半世不弃的行为定位为作秀,我不敢苟同。大凡任何一次官场秀,都是心思来潮时的一时之为,就像环保局长在环境保护日那天走路上班,就像市长于世界无车日那天,要描绘一张“与民同车”的官民和谐图,去挤公交一样,是彻头彻尾的“一日秀”。但大名县半个世纪以来,历届县领导能一贯坚持这样的作秀,这“秀”作得真不容易。一个官员作一次秀不难,难的是一届又一届的县领导一直这么“秀”下去。
 

试问,这些“县官”们几十年如一日地“作秀”,若没有一股强大而持久的“民心向力”政策作后盾,能“秀”至今朝吗?这正如该县县委书记王晓桦所说:“有房子,能办公,不就行了吗?让大名百姓脱贫才是当务之急。”好一个能办公就行!就是这种精神铭刻进该县历任一把手的心中,他们一直坚守着“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为了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大名县正在制定“校舍安全工程”3年规划,预计投资5亿,用3年时间,使全县中小学校舍逐步达到8级抗震标准。
 

当前我们需要反思的是,缘何像大名县这种事情在中国如此罕见,以至招来网友对中央级媒体所报道的内容产生怀疑,作为公仆缘何对办公楼的豪华与高矮度如此上心?实际上,公仆的豪华办公室与其从政智识、为民服务水平之间不能画等号,办公室气魄不能证明这样的官员有魄力。各级官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坐在豪华的办公室里工作,这样的行政浪费行为,只能鲜活地证明这样的干部领导工作水平低、能力差,大脑中的“官老爷思维”将“为民服务意识”挤至极小区域。
 

道理很简单,因为领导办公室的鱼缸越大、沙发越柔软、设施越齐备、灯光越亮堂,越能证明在这里为民服务的公仆消费公众税款的胆子大,越能凸显他脑中淡薄的节能意识和敬畏税款意识。一地公共财政的蛋糕原本就那么大,若公仆的这一头狠狠地切下一大块,去大建办公楼,那么,自然会让公民教育、卫生等投入需求的那头被一挤再挤,及至让一年年翘首公共财政加大民生投入的眼眶继续干渴和深陷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