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论纲
第五章.科学哲学基本理论
第二节 为什么说科学哲学理论对物质概念和意识概念的定义是科学定义?
科学哲学理论对物质概念和意识概念的定义是:
物质是对客观外界条件和本体状态都有反映性的宇宙实体;
意识是物质对客观外界条件和本体状态反映的结果和产物。
科学哲学理论之所以认为它对物质概念和意识概念的定义是科学定义,这是因为:
第一.这种定义符合科学。科学哲学理论对物质概念和意识概念的定义是在分析基本的物理定律的基础上给出的,它符合基本的物理定律,有着充分的科学依据,不再是单纯的感性直观。所以它符合科学。
第二.这种定义符合逻辑。科学哲学理论对物质概念和意识概念的定义完全符合《普通逻辑原理》中所讲的所有定义规则,没有违反任何一条定义规则,没有犯任何逻辑错误。并且每个概念都是明确的,它们的内涵和外延都是清楚的,其中没有包含任何含糊不清的概念。所以它符合逻辑。
第三.这种定义符合客观实际。按照科学哲学理论对意识概念的定义,人的意识应当是:人对自己所处的客观外界环境条件和自己现实的主观本体状态反映的结果和产物。例如,一个学生面对一张试卷,他能不能答好这张试卷?这并不仅仅决定于这张试卷的试题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决定于他是否学过和真正掌握与这张试卷上的试题相关的知识内容。如果他根本没学过或没掌握好与试题相关的知识内容,那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答好这张试卷的。如果他学过并牢固掌握了与试题相关的内容,并在考试之间,自始至终能保持良好的情绪,充满信心地认真作答,那他就一定能答好这张试卷。在这里,试卷就是学生面临的客观外界条件,在同一次考试中,不同学生所面临的客观外界条件基本是相同的,但不同的学生的考试成绩会有很大的差别,这主要是不同的学生对相同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同,也就是不同的学生的主观本体状态是不同的。所以,学生的考试不仅是对客观外界条件的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主观本体状态的反映。不仅是学生,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遇到任何问题,采用什么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都与他以往的知识经验和知识结构有关,即与他自身的现实的主观本体状态有关。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对意识概念的定义是:“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好像是与“人的主观本体状态”无直接关系。所以科学哲学理论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对意识概念的定义是片面的、不正确的。科学哲学理论对意识概念的定义不仅是能够经得起科学和逻辑的检验,而且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的。
第四.这种定义完全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意识概念的定义统一了起来:因为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人对自身的本体状态的反映结果(是人对自己思维内容的整理);(西方人认为:在我们的认识活动中,我们主要是在进行范畴化、系统化、分类和抽象化的工作。我们常常是在认识我们的内心的世界观组织而不是世界的实际本质。我们的多数体验都要经过我们的范畴系统、思维产品系统和成规系统的过虑)。而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人对外界环境条件(客观世界)反映的产物。科学哲学理论则认为,人的意识既不纯粹是对客观外界环境条件的反映,也不纯粹是对自己的主观本体状态的反映。人的意识是人对自身所处的客观外界环境条件和自身现实的本体状态反映的结果或产物。科学哲学理论的意识概念不但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意识的两种不同的看法完好地结合起来,而且这种定义又建立在基本物理定律的基础之上,它从根本上反映了世界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我们应当承认,这种一致性绝不是偶然的巧合。
第五.科学哲学的意识概念把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方式结合了起来。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整体综合的模糊思维,追求的是对自然界和社会的整体把握。认识的发展不是分门别类,而是整体推进。西方的思维是以细节分析见长,追求对自然界的清晰认识和准确计算。也可以说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是整体化,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精确化。值得注意的是,人类在经历了近代以来几百年的还原分析的精确思维之后,科学已开始向整体综合方向发展。科学哲学理论是将西方的分析思维和中国的整体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思维方式是整体化与精确化的重新整合,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新的自然哲学和自然观。
第六.科学哲学对意识概念的定义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对简单物体是成立的,对复杂物体也是成立的。宇宙间的任何实体物质,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微观粒子,不管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不管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也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其运动情况(即反映情况)都与“自身所处的客观外界环境条件”和“自己的本体状态”有关,无一违背这一规律。例如,一粒小小的白菜籽,种在地里,不管它出芽不出芽,生长情况是好还是坏,都与这粒白菜籽的本体状态(品种的性质与遗传因素)和外界条件(环境因素)有关。科学哲学关于意识概念的定义表明:这一哲学理论更加贴近科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一哲学理论不仅对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以及生活在不同阶层的人都有某种程度上的指导意义,甚至对油漆匠也有指导意义。油漆匠在油漆器物时,也要根据器物的性质和特点来选择油漆的颜色和种类,(即:既要考虑器物的本体状态和外界条件,又要考虑油漆的本体状态和外界条件)以取得最为满意的油漆效果。科学哲学理论关于意识概念的定义不仅对每门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并且对每个人的学习、生活都具有指导作用。这里应当指出:科学哲学理论关于意识概念的定义虽然与历史上的万物有灵论不谋而合,但是,我们发现万物有灵论并没有违反任何一条科学规律!我们应当承认任何物质或器物都是有灵性的。如果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没有灵性的话,我们还能将它们开动吗?电脑如果没有灵性,还能听从我们的使唤?
第七.这种定义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科学哲学理论对物质概念和意识概念的定义,不但不违背逻辑和科学,而且完全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和逻辑理论的基础之上,并且蕴含和包容了所有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它对意识概念的定义说明:人的意识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既是单值的(说它是单值的,是说它对每个人都适用,每个人的意识都是自己对自己所处的外界条件和本体状态反映的结果和产物。),又是多值的;(说它是多值的,是说人的意识又是因人而异的。虽然人的意识都是对自身的外界条件和本体状态反映的结果和产物,但每个人所处的外界条件和自身的本体状态又不完全相同,所以反映的结果和产物也不会完全相同)。既有分别义,又有总持义;既是动态的,又是静态的;既是变化的,又是稳定的;既是浅显的,又是深邃的;既是部分的,又是整体的;既是简单的,又是复杂的;既是明晰的,又是模糊的。对于浅显的问题,它能讲得很明白;对于复杂的问题,它又能讲得很深邃。它是一种既确定又不确定、精确与模糊相统一的整体综合随机应变的思维方式。如果我们能够学会灵活地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就不会把自己的思想禁锢在某个已知的东西上,这种博大精深的思考不会疏漏任何东西。所以,在遇到任何问题时,它都会左右逢源、包容含化,给自己的思维留下广阔的弹性空间和充分的回旋余地。所以它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
第八.科学哲学理论对“物质”概念的定义使我们对物质的界定有了客观标准。这个客观标准就是:能独立占有三维空间位置。这个客观标准不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且也与科学发展所揭示的物质结构无关。假若我们要判明某种东西是否是物质,只需用物质概念的定义来界定一下,符合则是,不符则非。用这个客观标准来判定某种东西是不是物质,简单明了,一看便知。不会再遇到左右为难的两难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