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路断没有个性的校长手里
——也说校长实名推荐学生上北大
文/曹喜蛙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大学曾自主招生。吴晗的数学是零分,但因为文史、英文均是满分,被清华录取;无独有偶,钱钟书的数学只考了15分,但英文考了满分,同样被清华录取。
如果按照现在的高考制度,吴、钱二人断然考不进清华;如果推荐也按考试分数进行综合排名,吴晗和钱钟书恐怕连进入校长视线的机会都没有。
近日,北京大学推出所谓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学生上北大的消息一出,我当时心里当啷还震了下,不久老家的同学来电话,说他的姑娘——张佳有可能被所在的学校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那个孩子我知道确实是个小才女,在初中的时候就出过一本书,而且各方面的才能都很拔尖,能文能武的,绝对是个好苗子,真能上北大绝对不会白上。
我同学私下让我打听下北大,看这里边有什么七窍没有,我让朋友去打听了下,结果说没有山西的指标,说这个事情是透明的,于是我就原话给我那同学转过去。
岂料,没过几天就看到新闻报道说:南开中学召集了高三各班的班长和部分欲参加北大自主招生的学生,向大家公布了此次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的学生名单,最后入选的是文科生李雷,理科生郭采薇和邓思圆,都是全年级考试成绩的第一或第二名。
三位推荐学生的产生过程貌似非常公平,没有学生、家长和老师提出异议,因为推荐标准相当明确而简单:最近几次考试成绩全校数一数二,个人自愿考北京大学。
按照南开中学制订的推荐规则,主要的依据是该校所有应届高三学生最近的几次考试成绩进行综合排名。这几次考试是:高二下学期的期末考试、8月份的月考、10份的月考和刚刚结束的半期考试。
有媒体评论说这是“推荐上北大又成分数比拼”,我的看法比这还严重,就是:英才路断没有个性的校长手里。
我们想想当年那些破格录取学生的执行者那是何等的有个性和眼光,而我们今天的北大与众多的中学校长们又是多么的笨和没有个性。
本来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学生上北大,本来这就是个英才计划,是可做不可说的,偏偏我们的北大却是偏偏在说,至于如何做就简直是一个笑话接着一个笑话,所谓的公开透明、指标、资格等等,紧接着就是上边的中学去拿分数去推荐,基本都是笑话,到了此时我终于觉得我也算明白了,在这样的体制下,用哪个策略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真到了将来如果这些学生如取得什么成绩也与这个英才计划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我明白即使用分数也能找出英才,何用什么推荐?所谓推荐不过是个幌子,哗众取宠下新闻而已。
我们今天的教育。基本上还是压抑英才的体制,这个压抑不仅仅是压抑学生,连我们那些校长、老师一样都是带着镣铐的人,没有几个有个性的,可怜的我的那些为人师表者呀!
钱学森曾经慨叹“中国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大师”?钱老慨叹,我也慨叹,这岂非一天所能改变的吗?我们千万不要奢望我们的天才能出在这些刽子手的刀下,我们期望的英才所能作的就是自己去拼搏,如今的社会开放许多,社会上哪里都是成长英才的地方,大学那个鬼地方不是不可以去,但是要去就要有与魔鬼打交道的本事,因为越是那样的地方越是庸才集结的地方,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比他们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