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任后首次访问亚洲,日前抵达中国,并于周一下午与中国青年对话。
笑容满脸的奥巴马,其实现时在内政和外交等方面都可谓内外交困。在不久前的议会补选中,共和党攻城掠地,这使明年有中期选举压力的民主党议员诚惶诚恐,为保席位纷纷起倒戈之心。例如刚在众议院通过的医改方案只能以220对215涉险通过,参议院方案现时仍是一个死局。奥巴马上任之初支持度在70%左右,现时已经跌至50%,其走下坡的态势已经相当明显。日前的胡德堡基地枪击案,更是再一次把伊拉克、阿富汗问题推到奥巴马面前,致使他不得不缩短访日行程。在这个时刻走访亚洲,奥巴马显然需要借外交成绩在某个意义上缓解内政危机。
从具体事务上看,除了医疗改革,奥巴马在阿富汗和减排等问题上都需要其它国家的支持。奥巴马此行,将起码在日本和韩国身上捞到一点实质性的好处:在协助美军重建阿富汗的计划上,日本准备拨款50亿美元,韩国则会派出500人的重建队伍。当然,这一切并非毫无代价的,比如韩国,将必然会要求曾在选举时批评过美韩自由贸易协议的奥巴马推动该协议的进程。至于减排,奥巴马仍未有像戈尔呼吁般带领美国率先承担起减排义务,可以预计民主党内部到下个月的哥本哈根会议时会有更多暗涌。
从整体战略上看,奥巴马此行的重心显然是中国。奥巴马是美国第一位上任第一年就造访中国的总统,在其亚洲访问中,只给了日本和韩国两天、新加坡一天,但却给了中国四天,显示了其对访华行程的重视程度,也体现了其“重返亚洲”策略的重心所在。2001年的9·11事件,使得刚上台不久的布什总统倾举国之力打击阿富汗的塔利班,后来更出兵伊拉克铲除萨达姆,最终陷入泥潭之中。过去七八年里,白宫在中东和南亚疲于奔命,政策议程上的其他事项均须为反恐让路。这给了亚洲区内一个迅速发展的良机,比如,中国产品畅销世界,积聚了以万亿计的外汇储备,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上的话语权上升。不但日本和韩国都已经成为中国相当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也正准备与东盟逐步迈向双方无关税贸易区。
日韩和东盟中的大部分国家,都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国盟国,甚至在历史上都曾经是“围堵中国”的前线国家,但在美国看来,随着他们与中国经贸关系的加强,最终难免走向地缘政治格局上的一些变化。例如日本,鸠山由纪夫上台执政后,就声言要让日本与美国在更“平等”的地位上对话,在冲绳美军基地甚至东亚新体系的问题上取态,似乎都有甩开美国的意味。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如果继续把外交政策的重心押在中东和反恐之上,代价将是在亚洲被边缘化:眼睁睁看着双边贸易额不断萎缩,只能与一众昔日盟友空谈彼此的“共同价值观。
在国势大不如前之际“重返亚洲”,奥巴马知道在中国问题上没有实力要求传统盟友明确“归边”(take side),于是他摆出的是一个既重申对盟友的承诺,同时也欢迎中国的成长(他用的字眼是中性的emergence,而不是“崛起”的rise)。这或许是他识时务的做法,也可能是因为其亚洲政策的诸多细节仍在形塑之中。
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考量
评论
编辑推荐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