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五’期间国际科技资源需求与利用”研讨会上的发言
2009年11月10日,我应邀参加了由中国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战略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十二五’期间国际科技资源需求与利用”研讨会,我的发言题目是《自主创新不是自力更生》,共讲了三个方面:第一,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第二,科技合作的需求结构;第三,国际合作的模式创新:
一、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
在中国,“十二五”期间最重要的一点是自主创新这条路怎么走。自主创新这条路怎么走,和科技合作有很大关系。有个美国研究科技政策的科学家萨克森尼安来中国开会,我与他吃饭的时候,他说:他不理解为什么要自主创新。创新当然是自主的,如果连自主性都没有,就谈不上创新。所以中国提自主创新,他觉得很费解,他担心自主创新的提法容易回归到自力更生。我说:“因为你是美国人,你不理解。如果你是非洲人,你就肯定理解。”自主创新是典型的后发展国家要往前走的一个路,不但不是自力更生,反而是在全球化视野下,全面向国际开放,在充分的国际合作前提下实现自主创新。自主创新真正地对国际合作提出了需求,这就是要在国际的竞争格局中进行自主创新,不是闷着头搞创新。如果中国闷着头干,那什么创新也没有了。正是在这个前提下,“十二五”的前期研究把历年来国际合作规划提到了战略位置,把“十二五”规划定位在国际科技合作战略,这是很有意义的。
二、科技合作的需求结构
会议邀请函说,“十二五”科技合作战略的一个子课题是科技需求。我觉得想在“十二五”规划中,把中国的科技需求描述完整,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因为需求是动态的,每天在不断变化的,是全面的。不同层次,不同机构,都存在着科技合作需求。而且在国际合作中,合作的深化不是由需求这一个方面决定的,更多的是合作关系的处理,如果处理得顺畅,合作就会深化。在国际科技合作中,尤其要注意循序渐进。在“十二五”期间,由于国际科技合作的范围要更广泛,这就要求对国际合作的需求结构有所描述,有所理解。要说清楚需求结构,都有什么类型的需求、什么层次的需求。比如,基础研究,国内有优势的和国外有优势的领域;产业竞争方面,不同企业、研究院所,有不同类型的需求。对不同的需求,要有不同的政策。过去,需求结构是不清楚的,因为我们的国际合作基本上是在政府怀里搞的。现在,企业为主体的竞争模式出来了,我们的国际合作必须打破这个模式。这个时候需求结构是值得狠下功夫的。
三、国际合作的模式创新
“十二五”期间自主创新这条路能不能走通、中国能不能在世界上崛起,都和合作方式有关系。这个合作方式,相当于企业的商业模式。我们中国人现在根本没有自主创新的信心,一开会,中国专家一讲,被外国专家拿去,下次开会就成了外国专家的东西。就连在下面坐的听得清清楚楚的中国人,也觉得是外国人弄的。为什么?是对自己的信心没有。没有信心搞什么自主创新?所以“十二五”期间,应该大力开展国际合作模式的创新。
今年初我去硅谷,离开前搞了个新闻发布会。硅谷的第一代华人创业者几乎都去了,有二三十个,津津有味地听我说。我当时的讲话题目是《硅谷崛起与华人》,共讲了4点:1、硅谷与中国文化;2、美国西部开发、硅谷崛起与华人;3、没有华人就没有硅谷;4、以中关村为代表的大陆是硅谷逆势中的亮点。我说的完全打动了他们,因为我一去就了解了华人在硅谷的历程。因为我是做科技政策的,在硅谷这些人对这个了解不多。回国后,几乎每个星期都有从硅谷来的人找我。我的博客每发一篇文章,硅谷都有很多人给与关注。现在我和赵慕兰正在写一本《硅谷与中关村人脉网络》,在硅谷的《区域优势》的作者萨克森尼安、斯坦福亚太经济研究中心的罗文、汉考克和一大批台湾和大陆到硅谷留学、创业的企业家,对我们这本书都很关心和支持,可以说这本书就是国际合作的一个具体案例。现在这本书进入后期,硅谷那边已经开始有人帮我们联系报刊连载、新闻发布会。这次合作是我们主动走到硅谷,融入硅谷社会的一次合作,我正在探索的就是,主动地、以我为主的、尽量有声响的国际合作。
“十二五”期间,新的国际合作模式,需要发展新的主题和明确具体的需求。
最近这几天,温家宝在埃及开罗,其中最大的一件事是为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揭牌。我们现在的国际合作,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搞了开发区,但几乎都是政府签字,签完字就搁置起来了。包括我们国际合作司和商务部在国外搞了好几个高新区,几乎都没有创业的。这样下去非出问题不可。中国能不能在国外搞产业集聚?能不能走出一条路?我信心很足,但我觉得主要模式有问题。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去搞,肯定不行;让中关村去搞,也不行。让谁去搞?就是以企业为主的、有过成功经验的企业主体,和有经验的咨询公司。
门头沟搞了生态修复,引来国际上很多人,而且给的评价很高,是北京市国际合作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这个案例的需求很明确,就是要恢复门头沟这十平方公里的生态。当时北京市科委完全没想到,那些欧洲的、美国的专家很主动,出了很多意见,用了两年时间,生态修复就有了新的样子。这就是说,国际合作要需求明确。
我们的国际合作,过去都是在政府、大学这种小圈子里进行,企业合作少。这个时候,我们怎么鼓励企业做更多的国际合作,是“十二五”一个重大难点。现在中国需求很多,需求类型也很多,要把它放开,要鼓励新的国际合作的形式。所以,我们这个主题——“十二五”科技合作战略,要抓两点:一个是需求结构,一个是合作模式。
2009-11-11 | 从硅谷回来的投资银行家陈宏
2009-11-07 | 从科学哲学看中国向何处去
2009-10-30 | 加强中关村创新网络建设
2009-10-28 | 拢硅谷人脉 聚中关村仙气
2009-10-14 | 科幻——高科技产业的必由之路
2009-10-12 | 对硅谷模式的新看法
2009-10-09 | 贵在民有
2009-10-06 | 要着力提高民间智库的影响力
2009-10-03 | 自主创新之路
2009-09-28 | 粤港澳经济圈将成为“亚太枢纽”
2009-08-18 | 省级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
2009-07-31 | 创业板就是高风险,要谨慎入市
2009-05-02 | 临港产业——港口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
2009-04-08 | 重视技术创新 推动花卉产业壮大发展
2009-01-16 | 梅山岛的定位与崛起
2007-07-16 | 谈谈我国工业地产的商业模式
2009-07-22 | 我看“2008中国企业自主创新TOP100”
2009-06-01 | 十二五期间中国应向规制型政府转型
2009-05-26 | 我对自主创新的理解
2009-04-29 | 改革开放是要把政府打造成有限政府
2008-08-29 |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关村(九)
2008-08-06 | 反垄断与自主创新
2008-06-17 | 与余红艺副市长对话——如何打造宁波高新区的特色
2009-10-19 | 企业科技管理中的“最低信息量”
2009-09-14 | “光谷”学习硅谷
2009-09-11 | 硅谷移民:区域创新的核心
2009-08-29 | 点燃创业引擎的天使投资
2009-07-07 | 建设一流园区需要一流大学的支撑
2009-07-01 | 用商业模式改变世界
2009-06-24 | 中关村短信PK硅谷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