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建设创新国家?(09海峡企业家交流之五)


    约翰·奈斯比特夫妇是论坛特约的讲演嘉宾。 

    纳斯比特《大趋势》其代表作 ,与怀特的《组织人》、托夫勒的《未来冲击》并称能够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的三大巨著。

    此次讲演的主题是《中国大趋势》。 年已八旬的纳斯比特先生精神矍铄,思路敏捷、谈吐幽默。纳氏夫妇的《中国大趋势》核心为八大支柱:(1)“解放思想(2)纵向民主、(3)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4)摸着石头过河、(5)艺术与学术的萌动、(6)融入世界、(7)自由公平、(8)从奥运金牌到诺贝尔奖。纳氏称,正是上述八大支柱支撑中国新的社会经济体制的基础。

    中国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模式?奈斯比特先生认同中国所展示的与西方不同的发展模式。并预言,假以时日,它很有可能成为对西方民主治理方式的一种真正挑战。

    奈斯比特认为,中国政府自上而下的指令与中国人民自下而上的参与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政治模式,为“纵向民主”。最微妙也是最关键的支柱就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力量的平衡。这是中国稳定的关键,也是理解中国独特的政治理念的关键。

    比较西方的横向民主体系,大量精力被浪费在竞选的争斗之中,大批候选人提出无数个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在中国,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混乱,这是珍视和谐与秩序的中国人所不愿意看到的。中国没有以民主改革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分裂局面,而是在一党执政体制内进行了调整。通过倾听自下而上的声音并且保持高层的决策权,这样的政治体制是中国走出贫穷,实现现代化最好的选择。

    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美两国比任何时候的关系都紧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奈斯比特预言:“两大强国将不再是敌人,而是在经济相互依存的世界中的合作伙伴。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舞台主角是美国和苏联,它们所扮演的是对手的角色。苏联分崩离析后,中国则是美国唯一的潜在挑战者。 美国是一个GDP高达14万亿美元的经济大国。而日本、中国和德国的GDP都在4万亿至5万亿之间。中国刚刚超越德国,GDP上升到第三位,它很可能很快超越日本,跃居第二位。中国和美国将成为世界两大经济巨头,把其他所有国家抛在身后。”

    认中国能否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

    纳氏认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体制的转变,必须把学生从家长制、以考试为中心的体制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独立思考。“中国的教育体制过于强调死记硬背,非常重视考试成绩。如果教育和其他机构依然坚持等级森严的家长制制度,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中国大趋势》的作者还强调,尊敬祖先、长辈、上级和同事符合中国传统社会的品质,但是现代科技创新需要有人去质疑前人的观点和老板的命令。论资排辈与家长制思维是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一流创新国家的最大障碍。

    面对未来,如何改变我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呢?纳斯比特的讲演发人深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