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你的招商信用卡被注销,该卡仍有可能被人使用


按照常理,假设你的信用卡丢了,不想再使用了,你可以向银行提出申请注销,那么银行应该有义务帮你注销,并保证你的财产安全,一旦该信用卡被注销了,当然我们也会认为该卡就安全了,别人也不可能拿这些这张卡进行透支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招商的信用卡即使被注销了,该卡仍可以被别人使用。看似很荒谬的一句话,但却实实在在的反应了一个很真实的事实。

 

近日,笔者家人的招行信用卡(全球通用)丢失,不想再使用此卡,随后向招行信用卡中心提出注销申请,没想到得是,工作人员的回复是:如果仅仅是注销,银行只能保障该卡在国内的账户安全,而不能保证该卡在全球的账户安全,顾客的卡还是会存在很多风险,比如被别人拿到国外消费,比如在飞机上消费或是在公海上消费等,这些消费最终仍还是要顾客来买单。不过如果你花60元做一个挂失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银行会把该卡的信息上传到国际银行组织(具体情况不太了解),这样的话顾客的卡就真的不能再使用了另外如果还想使用该卡的话,银行会免费再给顾客办理一张。也就是说当顾客的卡丢失了,想注销的时候,只有花60元,招商银行才能保障顾客的财产安全,否则出现招商银行描述的一些风险,招商银行概不负责。在这样的“威逼利诱”下,家人只能选择了挂失,随后多次和银行工作人员沟通,未果。

 

以上描述并非笑话,而是真实的经历。这里我有几点疑问,想向招商银行请教:

第一:信用卡本身就是一种委托协议,只有当我授权的时候(即输入本人的密码或本人签字),银行才有权利把我的钱转给商家。当别人在国外用我卡消费时,自然是没有我的签名,更没有我的密码,那么银行有什么权利把钱付给商家,并且由我来买单呢?

第二:注销时什么意思,注销就是把已经登记入册的信息取消。这个连小学生都懂的道理,我实在不相信,银行不懂。既然我的卡注销了,卡的信息怎么会在国外还有?怎么可能还会被使用?

第三:既然银行给我发的全球卡,那么就应该在全球保障我的财产安全,那么为什么注销后,只能保障国内安全,不能保障在国外以及飞机、公海上的安全呢?难道国外、公海上、飞机上不属于全球的范围?

第三:我使用你的卡,银行应该保障我的账户安全,我不使用你的卡了,你同样应该保障我的账户安全,既然银行有能力保障我的账户安全(银行能把该卡的信息上传到国际银行组织,这样被注销的卡就真的不能再用了),为什么不去做呢?这是银行应尽的义务,怎么能为了60元而去不保障用卡人的账户安全呢?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银行就相当于用卡人的管家,如果顾客雇佣了一个管家,把钥匙交给了他,管家为给你做好服务,又雇佣了几个朋友一起工作,同时把钥匙为每个人配了一把,有一天你把管家以及他的朋友辞退了,管家要挟你说:“给我10000块,否则我不能保证把朋友们的钥匙收上来,他们以后进屋取东西,和我没关系。”这样的逻辑能讲的通吗?

第四:信用卡作为银行的一个盈利产品,用卡人当然有不用的权利,当卡被注销的时候,银行当然也有保障用卡人财产安全的义务,这里产生的费用显然应该银行自己承担,怎么能以此要挟消费者呢?假设是由于技术问题不能保障消费者财产安全,那么这个产品就是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产品,它怎么能面世呢?

第五:大家都知道,任何产品或服务存在着合理的风险,但是企业都应该有风险提前告知的义务,但是我们都知道,在办卡的时候,银行工作人员只会拼命的说办卡的好处,风险却只字不提,翻遍所有的协议也没有说如果卡丢了,即使注销了,该卡还是可以在海外以及在飞机上使用。当卡真的丢了,银行才告诉你存在此种风险,这样合理吗?有多少人还蒙在骨里?

第六:作为银行,盈利方法有很多,为什么偏偏看重了这一点利益,难道银行不知道这样会让顾客不满意吗?难道银行不知道不满意的顾客会把这段不满意的经历讲给所有认识的人吗?

 

当然,这样做的银行不止招商银行一家,据笔者了解,建设银行也是同样的做法,别的银行怎么样,笔者不做评论。笔者发此文,并不是想针对招商银行,而是想借此机会呼吁国人理性消费,合理办卡,提醒国人“办卡有风险、销卡需谨慎”。同时,也想呼吁国内的所有银行能够看清目前金融行业的严峻形势,准确定位自己和国际大银行之间的差距,抓住当前百年不遇的发展机遇,争取把“大”变成“强”,而不是一味的坐在功劳簿上,优哉游哉。做好了,少走很多年弯路,诞生一批国际金融品牌, 做不好,所有的努力都将功亏一篑,重新回到国际金融品牌的阴影下。肺腑之言,望相关人员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