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介市场,如何走出诚信危机


  婚介市场,如何走出诚信危机   

   □刘家喜  廖海龙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工作、学习压力逐渐增大,许多适龄青年忙着工作或忙于充电而没时间谈恋爱,耽误了成家的时机;离婚率的居高不下,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离异人士……这时,婚姻介绍所(以下简称婚介所)应运而生,帮助众多有情人终成眷属,成就了许多美满姻缘。然而,近年来,关于婚介的投诉和抱怨也越来越多:无证经营、操作不规范、收费不标准等,困扰着婚介市场。

  欢喜: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南康市区某酒店做管理的罗小姐今年31岁,美丽大方,身材高挑,身边有不少追求者,但由于罗小姐工作忙,一直没有理会这些追求者,现在30多岁了,还没找到“另一半”。这可急坏了她的父母。在父母的再三催促和鼓励下,罗小姐来到了南康市一婚介所征婚。根据罗小姐的自身条件和要求,工作人员为她介绍了在某行政单位工作的公务员梁先生。两人经过几次交往,终于成为了一对情侣,并计划于今年年底结婚。

  而今年退休的职工王先生,早年离婚,独自将女儿抚养成人。女儿出嫁后,他孤身一人在家。为了让父亲身边有个人照应,安享晚年,懂事的女儿为他在婚介所报名寻找继母。该婚介所经认真了解,查找资料,不久便介绍了当地一名丧偶的退休教师给王先生。几个月后,两位老人情投意合,重新组织了一个幸福的家庭,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我感到我们做的事业是高尚的,当看到通过我们牵线的一对对有情人成为眷属时,我们发自内心地高兴,为他们祝福。”南康市一婚介所负责人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感到自豪。据不完全统计,南康市婚介所每年成功为近千对有情人喜结连理充当“红娘”,缔结美满姻缘,为构建南康和谐社会贡献出了一份力量。

  担忧:无证婚介扰市场

  今年34的南康市民邱光华虽已成婚,但一提到未结婚前被外地一婚介所欺骗的经历,很是气愤。当时,他经人介绍来到一婚介所,交了200元报名费后,满怀希望等待“另一半”的出现。可等了近一个月,婚介所还是没有安排他与女子相见。当他打电话咨询时,工作人员说还要交30元见面费。考虑到自己年纪这么大了,还没结婚,邱先生只好又交了30元。按约定,婚介所第二天介绍女子给他见面,然而等了一天还是没见到半个人影。他又打电话去询问,却发现电话已停机。当他来到该婚介所办公室时,已是人去楼空。“不但浪费我的时间,到头来还让我人财两空,我以后再也不相信这些婚介所了。”提起当年的征婚经历,邱光华气愤地说。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虽然大部分婚介所还是守法经营,但婚介市场也充斥着一些无证经营、骗取钱财等不良现象。这些婚介所常以信息服务公司为名,在街边张贴虚假广告,如实行免费报名、免费相亲等所谓优惠活动,引诱征婚者交钱报名,钱到手后就销声匿迹;或叫亲戚朋友过来与征婚者见面,进一步索取见面费;有的等顾客上门登记时以电话费、宣传费为由收取多项费用,严重扰乱了婚介市场。此外,有的不良婚介所为了吸引客人来登记,通过“婚托”骗取征婚者前来登记、见面。这些“婚托”的身份视情况可随着征婚者的要求而改变,可谓骗你没商量。

  “一个店面,一张桌,一名工作人员,几把椅子,就能办一家婚介所。难怪现在人们一提起婚介所,就会联想到‘婚托’以及各种婚姻诈骗伎俩!”南康市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原本有“成人之美”美誉的婚介行业正面临着严重的诚信危机。

  出路:规范婚介市场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人到了适婚年龄就要结婚,加上现实社会中离婚率的上升,单身人士剧增,婚介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之间的交际却很难打破隔膜。过去,不少人的婚姻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认识后走到一起的,除此之外,员工较多的单位工会,也承担了部分介绍对象的职能。而婚介公司种种恶性竞争导致这个行业的诚信度严重缺乏,笔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不少有征婚需求的人对婚介所充满忧虑,不敢随意前去征婚。

  南康市工商局的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社会上如果能多些婚介所固然好,而我们的当务之急仍然是规范婚介市场,比如提高婚介公司的门槛,规范婚介公司的经营行为,对不诚信的婚介公司坚决予以取缔,使婚介行业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同时,应加强对自发市场的监管,各级单位也可以适当多组织些活动,多开辟些交友渠道,让更多有情人终成眷属。

  有关人士也提醒各位征婚者,征婚前,要深入了解婚介所成立的年限和规模、办公场所、相关执业证照,另外从该婚介的介绍成功率记录判断该婚介的信誉度。在婚介现场,还应观看婚介工作人员如何为征婚者服务,在和已登记征婚者的聊天中得到有用的信息。了解到这些基本情况之后,还要仔细阅读该婚介的入会和会员须知及其工作人员的岗位规范。只有这样,成功“配对”的机会才能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