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着点,副厅级县委书记


悠着点,副厅级县委书记

厅级县委书记亟待辩证看待

本博主15年前在合资企业工作时就有省管县的思维,今年71日在我的博客提案中又提出中央直接管理县级的观点(http://ezheng.people.com.cn/proposalPostDetail.do?boardId=1&view=1&id=5549)。

今日为何在热潮提拔厅级县委书记的情景下,提出亟待辩证看待呢?

我的观点是理论可信实践不宜的快速提升厅级“芝麻官”政策。

厅级县委书记热,又会产生一个买官卖官的环境

县委书记的能力不是一个副厅级能证实和鼓励的。

亟待辩证看待快速提升厅级县委书记职位的理由是:

县委书记客观的重要社会地位是理论上是可信可行的重要依据

如果用毛泽东思想中“农村包围城市”理论运用在看待县委书记问题上,那就是:

全国近3000个县委书记处在代表党和国家与人民沟通的最前沿,是代表国家和执政党与占全国总人口70%的基层群众直接沟通的主力军,是国家、执政党威信,是国家、执政党能力,在全国人民心中分量高低的试金石。所以,今年4月,中组部颁布了《关于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规定”中指出“将县委书记选拔管理升格为干部工作的战略重点工程”就是在组织工作方面对毛泽东思想的辩证完善和创新。通俗讲:3000个县稳定了,就是稳定了全国,所以,在理论上是可信可行的。

反腐机制不健全是本理论实践不宜的重大障碍。

建国60年来,我党出台的各项政策历来没有走出忽左忽右的恶性循环圈。最明显的体现就是目前各级干部思想中依然存在的牢不可破的可持续性的把中央政策的好经书念歪的习惯。产品可以炒作,组织政策是万万不可炒作的。湖南等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急速落实这一战略重点工程,实有对政策的全面理解存在不成熟之嫌。县委书记升格,是“战略”性的,不是县委书记就该“升格”。如果对县委书记“升格热”不进行“冷处理”,就很可能变成会新的一轮“提拔热”,甚至出现又一轮的“买官卖官热”……如果这样,就曲解了中央“将县委书记选拔管理升格为干部工作的战略重点工程”的意义。如果一旦在全国出现县委书记“提拔热”,后果不堪想象……。所以,我时时刻刻呼吁:党和国家目前出台的新的治国政策中,如果没有尽可能的全方位预测出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最好不要仓促出台。不然,出台一个,念歪一个,派生一个新的腐败环境。所以,人民参与政策的制定就能从人力资源的总数上战胜歪嘴和尚的力量。也就是说一个领导人或一个专业部门水平再高,和全国的歪嘴和尚力量比起来还是微不足道的。按老百姓的说法,一个国家领导人的能力也比不上全国公民的集体智慧。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县委书记客观的重要社会地位也是这样的。目前党和国家的威信受损也和县委书记这个阶层的官员言行有直接因素。为此,对县委书记这个阶层的反腐败力度和措施的跟进,才是提升县委书记职位成熟的执行环境,反之亦然。

辩证有效执行副厅级县委书记战略工程的解决方案

本博的中心并不是不能执行这一规定,而是要辩证,防止留有“副产品生产出来”。如何辩证执行这一规定呢?解决方案六个字:提升监督并行。具体内容:要在预防腐败上下功夫。实践说明,县委书记这一职位相对更容易出现腐败问题。如果由省委直接任命,并且“提高县委书记地位”,意味着县委书记的权力更大,直接受到的约束可能更少,出问题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如果不能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对县委书记的监督喝管理就可能出现更大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