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对于中国外贸企业来讲,注定是不平坦的一年。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外贸订单大幅减少,出口额迅速下滑,尽管最近随着国外经济的好转有所回升,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及时采取多项措施予以支持,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是负增长,发展面临较大不确定性,面临较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一些国家面对金融危机尽管在公开场合高喊要消除贸易保护主义,但暗地里施行的贸易保护措施却日甚一日,中国特别是中国外贸企业成为这些措施的受害者,无疑是进一步加剧了这些企业的困境。
统计显示,去年10月至今年5月中国已遭遇贸易救济调查69起,涉案金额91.56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全球新增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调查案同比上升18.8%,其中超过三分之二涉及中国产品。6月下旬,美国在10天内对中国钢铁产品发起三项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其中油井管案涉案金额达32亿美元。欧盟成员国7月27日正式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线材征收最高达24%的正式反倾销税,为期5年。10月6日,欧盟部长理事会发布公告,裁定中国输欧无缝钢管对欧盟产业构成损害威胁,决定征收17.7%至39.2%的最终反倾销税。
我们看到,标榜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中心的美国、欧盟最先挥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旗。不只是发达国家,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阿根廷、俄罗斯、印度等贸易伙伴也开始采取种种限制进口措施。这些国家的做法与他们在在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等诸多国际场合郑重承诺反对一切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的言行不一致,不仅损害了中国出口企业、中国产业的利益,而且引起了这些国家进口企业和消费者的强烈不满。对此,笔者认为,不管是美国、欧盟,还是阿根廷、俄罗斯、印度,作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危机时刻更需要携手抵制住保护主义诱惑,切实做到言行如一。 同时,作为中国政府,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