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作为历史学家,最大的不该就是推测关羽进攻樊城是奉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命
令,他所有的论证和结论都是立于这一推测。这是很成问题的。这场战争是关羽“作军
无法”还是“奉令出击”,目前没有充分的证据。只有廖立弹劾过关羽“作军无法”,
从那里看好像这是一场孤立的战争。这种结果也极有可能。说糜芳在监督关羽,并不可
信。关羽和很多人关系不好,那是关羽不能处理好和部属的关系。但和糜芳的关系不
同,糜芳是一个怀有二心又贪图私利的人物,刘备为什么要用这样的人来监督关羽呢?
历史学家要以证据作为最重要的立论根据,而不是基于某种测不准的推测。即便是推测
有道理,更何况当这样的推测和那样的推测都有道理时,那还要看到底是哪种推测真实
发生了。真实发生的推测和真实发生的意外构成历史。您所做的最有道理的推测并不见
得就是历史。再看看您对魏延的评论。说撤兵前的会议好像是一个阴谋,其根据是很多
重要的将领都参加了,但魏延没有。这是一场安排交接权利的会议,诸葛亮安排接班人
有他自己的考虑。是,诸葛亮安排的接班人多数都是守成有余,进取不足的人物。问题
是这些人物为什么是“守成有余进取不足”。因为诸葛亮的北伐并没有成功,后面的人
在才干上无法与诸葛亮相比,进取不成反而有罪,守成还是可取的,这就是这些人的精
神状态。但姜维可不是这样的人啊,你要是说他进取不足可是冤枉了他。实际上,正是
姜维发起频繁的对外战争加快蜀国走向覆亡。话又说回来,魏延被排除在这样重要的军
事政治会议之外,正好在于魏延自己。是,魏延是一个有军事才干的将领。但说的更为
精确一点,他是一个有头脑的军事将领,但在关键时候缺乏大局观。他虽然作战勇猛,
善待士卒,但却居功自傲,看不起同僚,他的同僚都远离他。所以他不过是关羽第二而
已,甚至在大局观上,还不如关羽。他怎么做军事统帅呢?你看看在继承权问题上谁支
持魏延就知道了。所以并不能把魏延放在和韩信、城父同等的地位。魏延的案件是惨案
,但不是冤案。魏延确实死在马岱之手,并非王平之手,魏延的夺权斗争的结果是灭门
三族而不是九族。他在这两点都搞错了,说他死在王平之手,灭门九族,非史实。
关羽和魏延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