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销商渠道和网络的建立
(一)直接型还是间接型
1.直接型(终端型)经销渠道
指那些直接同消费者接触并进行交易的经销方式。如:专业商店、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便利商店、折扣商店、廉价零售店、工厂门市部等零售经销店。非零售的类型有:直接推销、一对一推销、一对多推销、多层次网络营销、自动售货、购物服务等。另外还有零售组织,如:公司连锁店、自愿连锁店、零售商合作社、消费者自助合作社、商业联合大公司、特许经营组织等。这一类经销形式直接同消费者接触,所需人手多,可以说是商业服务的最前沿。
优点:
(1)灵活性强。
因为“直接型经销”渠道和网络面对消费者,所以有很大的灵活性,它的库存可以根据本市场的需求而快速灵活地进货,所以不存在大量积压商品的问题。同时,如果经销商的A产品不被消费者欢迎,可以马上转向正流行的B产品的经销。
(2)风险性小。
如果是小的零售店,根本不存在破产的风险,因为直接同消费者交易,可以即时收回现金作为下一次进货的基金。另外,从理论上说,采用直接型经销的模式,即使经营大型连锁店也可以避免资金周转的危机。当然,有的连锁店盲目扩张或不善经营,也会遭遇破产,如美国百年老店凯马特就已遭此厄运。所以,“直接型经销”风险小并不等于无任何风险。不过,对于广大中小经销商来说,这一模式基本上可以说没有太大的风险。
(3)市场相对稳定。
“直接型”经销的渠道和网络所面对的消费者多为本社区内的固定消费人群,如果搞好了公共关系和售后服务,那么顾客的忠诚度就会逐步提高。这样,你的经销信誉就会牢固地树立起来——当然,必须切记“信誉第一”的宗旨,始终把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缺点:
(1)所需人手多,管理难度大。
如果要把1000箱货物从A地区运到50米外的B地区,能采用的方法有:
A、找500个人,每人每次运2箱;
B、找1000个人,每人每次运1箱;
C、找100个人,每人每次运10箱。
三种方案,代表两种不同的经销特点,每次运得多的方法,类同于批发商从厂家批发出货物再到市场上进行分销。而找1000个人每次运1箱,正是零售商的经销渠道特点,速度快但人手需要太多,难于管理。
如果开办大型超市或几家连锁店,经销管理的质量必须首先得到提高,企业才会有发展的机会。例如中国最大的连锁经销商苏宁集团,仅仅培训员工的手册就达300多页(而麦当劳耗资200万美元制定的《管理手册》,仅目录就有600页之多),不仅有《苏宁电器连锁经营手册》,还有《售后服务手册》等,他们明确规定:在连锁经营机构建设的同时,必须同步推进连锁服务体系的建设。“苏宁”的业务管理体系包括:A、分销体系;B、采购体系;C、业务分析决策体系。正因为有着科学的管理运作机制,克服了许多一级直销商家难于处理的问题,才使苏宁电器能够在大浪淘沙的商海中至今仍然笑傲经销业市场,占据了国内零售经销业的重量级地位。
(2)经销店铺建设经费高昂。
为了吸引顾客并使顾客在舒适的环境中购物,作为“直接型”经销店的店内装饰必然会占用经销商的大量资金。这一点是拟建“终端型”经销渠道和网络的创业者所必须予以重点考虑的。
对于每一个经销商(不论是大型百货商场,还是连锁店、超级商场、小零售店等)来说,都有一个商店气氛的营造问题,因为每个商店都会给消费者留下某种“印象”:这个店肮脏不堪,另一个店雅致过人,第三个店富丽堂皇,而第四个店则昏暗阴晦。显然每一种印象都将影响顾客的购物心理,这就决定了“终端型”经销商必须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去装修商店以吸引顾客光临。在新加坡开设的一家大型商场花费800万美元安装的可随音乐上下起舞的瀑布,曾十分有效地吸引了顾客的光顾,提高了销售额。
(3)业务繁琐,必须为商品质量提供保证并进行完备的配送服务及售后服务。
小型零售店在这方面的要求并不高,但它们对于大型商场和连锁店则是非常必要的。业务量的增加以及经销大件家电等耐用消费品,要求经销商在建立渠道和网络时必须考虑后续服务及送货能力。
送货上门是现代商业最基本的服务和竞争手段。如果缺乏此种服务能力,则会丧失大批的顾客和市场。对于暂时还没有这种能力的创业者,还是从经营小型零售店起步最好。要知道,今日的商界巨无霸“沃尔玛”在创业时,也不过是一家乡村夫妻零售店而已。
2.间接型经销渠道
这种经销渠道以批发方式为主,特点是不和终端消费者直接进行交易,而是从生产厂商那里得到商品然后分销给下一级经销商(如零售商或大型商场、超市等)。此类经销商大多与生产厂家有着密切的联系,已成为厂家产品在某一区域市场的总代理,对本产品在本区域市场的经销渠道和网络拥有一定的控制力。
建立“间接型”经销渠道和网络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业务额大,且有厂方提供强大支持,能较快形成开拓市场的能力并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2)可以让制造商提供铺货等优惠条件以弥补自身资金不足的缺陷。
3)厂商可以为“间接型”经销商提供自己的渠道和网络,以帮助其建立初步的战略据点。
4)经销商也可以请求生产厂商提供促销培训和业务指导。
而建立“间接型”经销渠道网络的不足之处则在于:
1)灵活性不强。
因为“间接型”经销商多为区域代理商,为了满足本区域零售商的随时需求,必须具有一定的仓储能力,由于市场对货物的吞吐量要求很大,所以手中必须持有大量存货以保证物流畅通。这就给经营方向的灵活转向留下了一定的隐患。
2)必须有相当的配送服务能力。
除了那些经销工业设备的经销商可以在硬件投资上有所减少外,其他经销商特别是代理批发商,都必须拥有足够雄厚的配送服务能力。省级代理商必须有足够的运输车队来展开送货服务,否则就无法保证经销渠道的畅通,甚至厂家也会因你没有充足的配送服务力量而取消你的代理权。
对许多中小分销商来说,产品的销售是任其自然发展的,他们最关心的是送货到门的便利。很多“懒惰”的分销商害怕进货受累,而中国市场现在又是“买方市场”,市场已经形成“送货上门”的惯例,这种惯例往往使分销商们更加懒惰,同时也对拥有片区总代理资格的大经销们要求更加苛刻了。
3)易受厂家牵连和限制,风险性大。
大的经销代理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已经成为厂家在某个地区的专职销售部门。而大多数代理商都是单一型代理,特别是专业水平要求较高的代理项目,如工业锅炉、中央空调、专业机械等工业设备的销售代理等。而饮料、小食品以及普通的家用消费品、家电的总代理等也正在逐步向单一品牌过渡,因为大多数知名厂家都希望代理方仅仅经销他一家的产品。迫于厂家的压力,也因为资金和人手的限制,许多大经销商往往仅代理某一厂家的单一产品或服务项目。这样,如果市场发生巨大变动,例如此产品变得不再畅销或突然受到社会舆论的打压攻击,或是厂家突然发生重大危机甚至破产等,经销商必然会受到极大的牵连和影响,如果投入购货的资金过多,或交纳的保证金过多,或投入的广告费过大等都会使自己面临亏损的危机。所以说“间接型”经销商,特别是大的区域代理商,一定要选择有可靠保证的厂商和品牌,并要随时跟踪调查厂商的生产销售情况,随时关注市场变化及厂家的管理状况,努力避开风险,安全稳妥地在商海中航行。
“商场如战场”,一方面做经销商可以“借鸡下蛋”,减少创业风险。但如果投资过大,就会成为生产厂商战车上的伙伴,其实质便是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产品制造市场的残酷搏杀。当然,如双方能真正做到精诚合作,也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和化解各种风险的。不过对于稳重的经销商来讲,还是尽量远离风险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