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管理学”》之:管理哲学——管理和社会进步(二)
管理推动社会进步
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公有社会、私有制社会,再回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管理活动也经历了三个本质上不同的发展时期。原始社会的管理是自发性管理,这时,人们刚从被动适应自然的原始状态走出来,人们对改造自然的活动无论从规模和深度都非常的肤浅和局限,活动内容十分贫乏,人们的协调与合作都只是一种自发、本能的体现。这种自发的管理,其水平是十分低下的。
私有制社会的管理是一种强制性的管理。奴隶社会的强制性管理是最野蛮、最残暴的强制性管理。封建社会的管理组织、制度、方法等比奴隶社会进一步丰富、健全,其强制性管理表现在人身奴役和经济奴役相结合。资本主义社会废除了封建专制制度,使人身获得相对自由,但同样陷入资本的奴役之中。
社会主义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促成了管理性质的根本变化,使管理从强制性阶段逐步进入到自觉性阶段。社会主义管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民主性、全面的系统性、严密的科学性等特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来进行的,并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革,在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的同时,管理制度也得到不断完善。
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彻底铲除了私有制,旧的分工和协作关系也将发生根本变化。共产主义也需要管理,并且是高度自觉、科学的管理,通过这种高度自觉、科学的管理,促进共产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