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管理学”》之:管理哲学——管理范畴论(九)
有效管理和无效管理
有效管理和无效管理如同医生给人治病。医生治病的目的是使病人消除病患从而恢复健康,医术高明的医生能够治好病人的病,医术平庸的医生不但治不好病人的病,有时还可能把病人治死。
怎样衡量管理的有效和无效呢?管理者并不生产实体产品,他“生产”的是计划、决策、控制指令等信息产品。这些信息产品的有效性和价值在刚刚“生产”出来时还难以衡量,只有将它“投入”实际使用,转换成它所指挥的实践活动的“产出”,才能间接地显示出信息产品的效用和价值来。因此,管理的计划、方案、控制指令等只有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正确地认识对象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指导管理实践取得成效,管理才是有效的。
无效管理或管理的无效性,一般指无结果的管理。管理活动没有实现计划目标,就应视为失败,就是无效管理。
提高有效管理的基本途径,一是有效管理利用时间,系统地进行工作;二是把做贡献当作目的,工作没成绩,只是没出问题,还不能说是有效管理;三是要学会“扬长避短”,要善于人的长处和环境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四是处理好主要工作和次要工作的辩证关系。最为重要的是管理者的决策要科学合理。
有效管理和无效管理是可以转化的。有效管理是一定条件下的产物,如果条件变换了,仍沿用过去的经验,就可能无效了。如果失败了,如果从中总结教训,使失败成为成功之母,这时无效管理也可转变为有效管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