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四届)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中国最受尊敬上市公司、2009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
时隔四年之后,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中海油再次踏上了进军美国的征途。
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中海油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就收购后者拥有的美国墨西哥湾地区部分油气区块勘探开采权的谈判已接近尾声。这一消息不禁让人联想到4年前轰动全球的收购美国尤尼科石油公司案。在遭遇强大政治阻力而功败垂成后,为何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中海油还要再闯美国?一位接近中海油的人士对记者称,进入美洲是中海油战略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即使在收购尤尼科失败后,这一策略也并没有改变。
中海油一直的努力为他赢得了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的大奖。该奖是由《巴菲特杂志》、《世界经济学人周刊》和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联合举办的。
曲线进入美国
据上述人士透露,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中海油本来的计划是寻找一家合作伙伴一起参与美国联邦矿产管理局组织的勘探许可证租赁招标,从而直接获得油田勘探权。根据美国联邦矿产管理局规定,墨西哥湾区块每两年将进行一次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租赁权的公开招标,获得区块租赁权的企业可以在规定的租赁期限内进行勘探开采。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渠道陆续获得超过400个区块的勘探开采权。“然而,目前通过公开招标的办法进入还有一些难度,所以中海油又将目光转向直接向已获得租赁勘探权的企业购买。”
与中国在石油资源开采领域采取的垄断政策相反,美国在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方面,鼓励符合资质要求的企业参与油气行业上游领域的各项业务,以便为下游用户提供多种选择。由于政府的开放政策,使得目前在美国境内参与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和生产领域竞争的企业有几百家,招标权的竞争也非常激烈。“现在墨西哥湾区块已经成为海外石油公司进军美国市场最重要的桥头堡。日本和韩国的财团都已先后斥巨资进入这一地区,而中海油则可能成为首家进入这一地区的中国公司。”
那么,此次中海油再次进入美国是否可能再次遭遇政治阻力?对此,《纽约时报》的评论认为,中国从挪威石油公司购买一小部分股份不太可能产生很大的反应,尤其是奥巴马政府试图增强对华经济联系。“之所以这次只选择5个区块的小型交易,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中海油也有试探之意,对于这种小规模的交易,政界一般来说不会有很大的反应。”上述接近中海油的人士说。
正是因为中海油一直不懈的努力,在2007年获得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奖。此奖是为了考察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投资价值、赢利水平和社会形象,由全球领先的财经杂志《巴菲特杂志》、《世界经济学人周刊》和世界权威的企业竞争力研究机构——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联合举办(第四届)“最受尊敬的25家中国上市公司”暨“中国上市公司金牌董事会”“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董事会秘书”评选活动。2007首次摘得该杂志“最受尊敬的中国25家上市公司”奖项。
失败教训成经验
“2008年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中海油是国内较早走出去的企业,特别是经过这几年的经验教训,变得更务实、更低调了。”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一位研究员说。对比过去国内油企海外并购的案例不难发现,收购得手的大多是发展中国家的石油企业,对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收购则大多以失败告终,而美国则是中国国有企业进入难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对于美国来说,来自中国的国有企业仍然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此次2008年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中海油收购挪威石油公司在美国的小部分资产才引来美国媒体的关注。“过去我们想一口就吞个大的,现在的选择更为务实,积少成多的策略可能更为有效。”在上述研究员看来,当年中海油失手尤尼科,很大程度是因为这家公司本身太有影响力。另一方面,放弃收购整个公司,仅选择有价值区块的做法,也可以让引发高度关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每个交易都不大,这样既可以不显山露水,又能积少成多。这比一上来就要收购一个超级大公司更聪明。”
2008年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中海油在2007年获得由全球领先的财经杂志《巴菲特杂志》、《世界经济学人周刊》和世界权威的企业竞争力研究机构——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联合举办(第四届)2007年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奖,这项荣誉为他进入国际平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即将到来的2009年(第六届)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奖的评选活动中,联通可以继续努力,争取再次进入2009年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奖的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