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能否在恐慌中如期诞生?


现在国内外的市场似乎都陷入了一个怪圈:欧美股市看亚洲市场,亚洲走势又习惯于回看隔夜的欧美走势。今天亚洲市场再现集体下跌状态,市场再度将焦点聚集在周三的欧美走势上。但是在当下的市场行情中,市场对很多现象的模糊才是判断行情的障碍。

        透视一:欧美是否可当做标榜?

        在共同下跌的市场当中,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到一个焦点:中国市场是否存在走出独立行情的基础;欧美市场是否可以当做标榜?

        从国内市场和欧美市场两方年内的走势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在走势节奏上,国内股市明显领先两至三个月的时间。从表象来看,国内市场8月的回落看似是指标级别的调整。但是更应该从经济复苏中市场的心态来解释,从坚定信心到途中的怀疑,再到重新树立信心的这一过程在历次经济和股市危机中都被证实普遍存在。这不仅仅是中国经济和中国市场的问题,全世界范围内都适用。近期欧美市场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在经历了前期的突起之后,人们对数据的预期高企导致数据出台后市场出现了一定的信心问题。这一过程正是近来欧美市场的写照。

        假设中国市场紧随欧美市场而下滑,那么其本质也应该是相同的,即数据对市场信心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及其渺茫。而信心上的再度打击也将会在年关到来之时对经济层面产生不利影响,这显然是有悖于管理层的用意的。就此来看,假如欧美市场连续回调,中国股市是具备走出独立行情的能力的。

        透视二:国内股市为什么下跌?

        在人民币还未完全实现自由兑换之时,如果将国内股市下跌的全部原因归咎于外围市场的话,是难以看到真实完整的市场的。

        那么为什么中国股市近期也会下跌?我们认为指标上给人造成一种错觉。目前上证综指周线KDJ金叉后运行正常,但是日线指标早已经警示高位超买的风险,也就是说,即使没有欧美股市的回调,A股的主动性调整也是大概率事件。而何时止跌,日线指标和“招保万金”的走势或许具有前瞻性。

        此外,中国建筑和四川成渝两只大盘股首发股份的解禁也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影响。从周四中国建筑的换手率来看,机构间的博弈还是十分明显,市场在此时产生带有偏向性的理解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作为全面的市场分析来说,对换手率的考虑也需要关注其中体现出来的承接力度。

        再回头来看沪深指数的日线走势,沪综指周四恰好在半年线上方止跌,没有中国建筑的深成指则仍然停留在60日均线上方,这是一个巧合吗?

        如此走势之下,日线中最恐慌的时段没准就是机会来临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