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窗挚友——吴振洲,美国人凭什么抓你(二)


    在几个月令人心焦的日子里,我陆续看到了振洲的狱中日记。从这些看似平常的文字里,我感到了他的信念和意志,一个忠于事业,忠于操守的信念;不会被厄运摧垮,不会被强权打倒的意志。这使我不禁回想起我们一起读书时的情景。那时候,他就住在我的隔壁,经常来我的宿舍,和我们几个大哥聊天。我记忆中的振洲经常手里端着一碗方便面,一边吸溜吸溜地吃着,一边海阔天空地侃,一副满腔抱负的穷学生摸样。一看他这样子,我就想起五四青年:肚子都未必饱,却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忧国忧民的。


    确实,他来自江西一个较为贫寒的家庭,所以吃穿都不很讲究,经常聊以饱腹的就是方便面;记得有一次,因为伙食费拮据,他还和王旭光一起去卖旧书,有两次放假回来,还从江西带回来几件小瓷器,卖了接济生活。平时,吃喝穿戴都特别的简单,经常就着咸菜啃馒头,冷天抱着肩膀发抖,但那脸上总是笑嘻嘻的,很有点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所以,我总认为他是山里爬出来的,腿细,但是有劲儿;腰弯,但扛得住重压。

 

    他原来学的是数学,做了中学的教师,可是他却对社会问题情有独钟,因此毅然辞去教师职务,考了社会学的研究生。社会学的传统,是法国的孔德创立的实证主义,80年代,又是特别崇拜国外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时期,有数学基础的振洲,擅长于数据分析,所以方法论学得很出色。但我发现他特别有哲学和社会的眼光,对社会历史文化兴趣极浓。

    果然在读研第二年的时候,他就和刘路新搞起了毛泽东思想文化研究,竟然翻译起美国人罗斯·特里尔写的一本巨著《毛泽东传》。其实振洲那时的英语水平还不怎么高,我真没相信他能把这本书翻译出来。可是这家伙真的拼了命,点灯熬油的干起来,每到他的宿舍,就能看到他弯着那本来就有点驼背的腰,拱在书堆里忙碌,头发长长的,眼睛红红的,简直是走火入魔一样。这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伙子竟真的把书给翻译出来了。

   《毛泽东传》的中译本出版后,罗斯·特里尔非常满意,特意邀请刘路新和振洲去哈佛做研究。就这样,振洲毕业后不久就去了哈佛大学,开始研究东亚史,走上了学者的求索之路。(待续)

 

2009年10月25日    于大连

作者:草原风

 

来源:http://hi.baidu.com/xhd2766/blog/item/bf71581ed460